寄情山水 追隨俠客的足跡浪跡天涯

你也許還在鼓勵自己這次一定要放下一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也許還在懷疑自己是否能完成環遊中國的壯舉...然而說起旅行這件事,古代的文人墨客要比現代人瀟灑得多。儘管那時山川險惡、交通不暢、氣候惡劣、匪盜橫出,但依然抵擋不住他們遠走他鄉、遊山玩水、寄情於景的浪漫決心。一個人、一匹馬或一頭驢,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最早期、最資深的“驢友”稱號,非這些文豪莫屬。

許多文人因一篇遊記散文而傲視文壇,其經典作品也深深影響着人們的傳統思想。古代的遊記,從內容來講,真實與虛幻相結合,以描寫、敘述爲主,兼有議論,其中還必定會加入作者的情感表達或思想認識;從形式來講,可分爲賦、書、序、記等。

那麼,古代有哪些瀟灑俠客,他們又遊歷了祖國的哪些大好河川呢?本站旅遊百態中國行》,邀你攜態度上路,追隨俠客的足跡浪跡天涯。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李白可以說是旅行的瘋狂愛好者,他一生漂泊27年,登上80多座山,跨越18個省。現存的九百多首詩中,有一半是在其漫遊期間所作,爲後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自然山水給了李白無限靈感,他愛山,形容自己“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也曾寫下“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也愛水,光是寫到長江的詩就有120多首。李白筆下的山水,總有一種壯美瑰麗的美感、與大好山河融爲一體的氣魄。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李白初次離開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蹟、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蹟,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的旅遊詩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在他的詩中,已不再是對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簡單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採用了表現手法,將山水形象刻畫與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氣質的展現合而爲一,因而使其山水詩中形象的刻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是孟浩然投贈給張九齡的干謁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爲忘年之交。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許多名勝古蹟。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自古以來,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吸引遊人,歷代著名學家爲之傾倒。

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是中國古代的旅遊家。他將自己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旅遊上,在旅遊過程中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文。他在描述奇山異水、優美景色的同時,也將“形於當行,止於當止,人生本位無法超越”這樣的人生道理,體現在其詩文中。除此之外,他還熱衷於探險,可以說他是古代攀巖運動的先行者。謝靈運創作的山水詩文流傳後世,促進了中國旅遊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對中國旅遊文化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旅遊遺產。

《從筋竹澗越嶺溪行

“嗚誠知曙,谷幽光未顯。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川渚屢徑復,乘流玩迴轉。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情用賞爲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一悟所得遺。

這首詩據說是謝靈運在南朝劉宋元嘉二年,時任永嘉郡守,在雁蕩山遊歷,從筋竹澗進入的所見所聞。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素以獨特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爲“海上名山,寰中絕勝”。

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中華歷史文化名人。2011年,國務院將現存《徐霞客遊記》開篇日5月19日定爲“中國旅遊日”。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徐霞客始遊太湖,開啓考察之旅,歷三十餘年,足跡遍及明兩京十三布政司,相當於今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市自治區。

《徐霞客遊記》之《粵西遊日記四》片段

十一日 早聞雨聲,餘甚恐爲行路之阻。及起,則霽色漸開。至晚,餞餘於署後山亭。月色皎然,鬆影零亂,如濯冰壺,爲之醉飲。

十二日 日色甚麗。自至三裡,始見此竟日之晴朗。是日陸公自餞餘,且以厚贐爲饋,並馬牌薦書相畀,極繾綣之意,且訂久要焉。何意天末得此知己,豈非虞仲翔之所爲開頤者乎?

明崇禎九年(1636),徐霞客從家鄉——江陰馬鎮南暘岐勝水橋出發,開始西南萬里遐徵。於崇禎十年(1637)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抵達上林,次年二月十三日離開,進行了歷時54天的考察,留下14000多字日記,爲後人研究上林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可以說上林是徐霞客最眷戀的地方之一。

上林縣位於廣西中南部,隸屬南寧市,是一個以壯族爲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上林屬喀斯特岩溶地貌,素有“小桂林”之稱,境內高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爲桂中南第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