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市府放流斑點石鯛 覆育基隆嶼海洋資源

基隆市政府今日邀集潛水志工及海洋巡守隊,在基隆嶼周圍海域放流1萬200尾斑點石鯛魚苗。(基隆市政府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基隆市政府今日邀集潛水志工及海洋巡守隊,在基隆嶼周圍海域放流1萬200尾斑點石鯛魚苗。(基隆市政府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基隆市政府今日邀集潛水志工及海洋巡守隊,在基隆嶼周圍海域放流1萬200尾斑點石鯛魚苗,在釣魚界有「夢幻之魚」美稱,屬在地原生物種、具高經濟食用價值,市府期許藉此增裕基隆市沿近海域海洋資源。

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市府每年都會挑選放流魚種,首先一定要屬於基隆在地原生,其次是魚苗要健康,再者是整體魚苗運送作業需有完善配套,如陸上及海上運輸,皆需常保低溫、供氧足夠,最後再由海洋巡守隊評估合適環境。他認爲,魚苗活存率若能提升,對於資源覆育相當有幫助。

產發處長黃健峰表示,往年市府會在基隆嶼舉辦魚苗放流活動,許多娛樂漁船、帆船等各式船艇,皆義務支援搭載魚苗和民衆,近年雖受到疫情影響無法擴大辦理,但海洋資源覆育及棲地維護工作從未間斷。此外,近2年基隆嶼島礁磯釣友反映,斑點石鯛數量明顯增加,顯示放流成效逐步顯見。

黃健峰說,未來將持續選擇如瓜子𫚭(俗稱黑毛)、石鯛等原生魚種,做爲增殖放流的覆育物種,朝向永續海洋、永續漁業的目標邁進。

產發處指出,近年海洋保育意識逐漸擡頭,市府一直提倡正確的放流覆育觀念「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放流對的魚種」,如此不指提升放流物種的活存率,對當地海洋生態環境也有助益,若愛護海洋民間團體有申請放流程序問題,可上網搜尋「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https://reurl.cc/8oAR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