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西卡/現在,沒有一定要和父母和解

謝金燕電視臺外等豬哥亮。(圖/資料照、華視)文/潔西卡

今天看豬哥亮在鏡頭前呼籲「謝金燕小姐」公開與他見面,瞬間「歸巴肚火」。豬哥亮是不是壞爸爸,我這位鄉民是無從置喙,但在我看來,豬哥亮卻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的爸爸。

一個人生在世,要從屁孩長大人,順利能在社會上自給自足,靠得當然是很多人的幫助,其中爸媽具有「養育之恩」的「常識」,什麼國文課本還是傳統民間故事還會說得少嗎?根本無須多言。

但自己和爸媽終究是不同的個體,「有人就有江湖」,即便有血緣也是一樣,武俠片裡有血緣的可以殺得亂七八糟,江湖如此,家庭小社會也是如此,現代人不如傳統社會的大家庭關係更加緊密,社會的快速變化也讓家庭關係時時存在挑戰,小至容易玻璃心,大至像豬哥亮這種拋妻棄子出國深造的,也是大有人在,這時候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不如國文課本這麼簡單,我們都不要忘了,父親背影之所以令人沉重,就是因爲我們都知道父母用了一種自己認爲愛的方式在愛我們,但卻有時遲鈍、厭煩或無以承受。

我的父親在我小時候因爲在外工作而不常回家,作爲相較拋妻棄子讓他們自生自滅的父親,爸爸每個月都會匯錢回家,讓我與兄弟母親衣食無虞,但父親在成長之間的缺席,讓我們與他陌生,在他退休之後,有機會時常與家人相處時,不僅生活習慣不同,母親的依賴也很習以爲常地放在已經出社會,忙碌於工作的孩子身上,而非丈夫。爸爸認爲自己受到冷淡,孩子們不知感恩,生活開始出現許多齟齬

身爲孩子的我們,當然不會不清楚過去他所付出的努力,但陪伴相處原本就需要時間記憶中每個重大時刻都是母親,原本就無法一蹴可幾,應該穩固的家庭關係,卻隨之崩解成各種心結。

另一位朋友H,小時候母親與父親離異後獨自將她扶養長大,有幸考上北部不錯的公立大學,但卻無意間讓母親知道她與同班同學男友同居,讓母親氣了一年之久,甚至氣成躁鬱症。三天兩頭北上突襲「抓姦」,認爲女兒「失身」和自己「教育失敗」有關,時而冒出「妳去給人乾死吧!」甚至還失心瘋說出「女兒之所以能考上好學校,一定是跟男人睡來的!」朋友A既傷心又痛苦,知道母親是她唯一的依靠,但卻在這種恐怖平衡之間讓自己痛苦。

同學P爸媽從小感情不睦,在他記憶中媽媽還曾帶着當時幼稚園的他到賓館抓姦,一面長大的他,一面看着父母拿着菜刀互相叫囂。雖然順利的長大了,但這些影響他的童年回憶,卻久久無法釋懷,「對呀!我是成功長大了?但這些事情卻會跟着我一輩子,包括和女朋友之間的關係和對人的信任。」

嗯,對啦,託你們的福,我們是長大了,長成遍體麟傷的自己!

我記得曾經因爲家庭的原因去參與諮商,諮商師說:「現在的你,不一定要和父母和解!」頓時非常驚訝,這與我腦中的倫理常識相違背,但卻不知道爲什麼頓時覺得肩頭鬆了。孩子與父母解不開的感情,令人痛苦,若無法做到,就先放着,可以盡力的就盡力去做,但心結需要時間,何苦時時逼着自己,變成不甘願的討好或是匱乏?

▼謝金燕送豬哥亮的外套。(圖/華視)

和好是表面上的形式,我們依舊能待父母如同尊敬的長輩一樣給予付出,然而和解卻是,在心裡解開那個結。我們怎麼會不知道愛呢?因爲愛才讓我們感受到痛苦,這個社會已經窮盡所有途徑告訴你,我們應該愛着自己的父母,但愛卻讓我們痛苦實在有點矛盾,讓我們無法直視自己和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說回豬哥亮,先不論是否是媒體炒作,無法理解女兒給他的信和禮物是從那些心結的小小縫隙中,奮力擠出一點點空間讓心意能夠被傳遞,一味的要對方照着自己的方式纔是真正的愛,但這是自私,也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

很多人都會想,「豬哥亮能活也沒幾年了」,豬哥亮本人也是如此宣稱,認爲女兒應該要公開大方地與之見面,但如果那一點不被體諒和寬容的心思,硬要長成如同父母從小對孩子長成自己理想模樣的扭曲期待時,要如何和解呢?拜託放過你心愛的孩子吧!往後的回憶未必苦澀,但遺憾的是從來不曾被理解,與父母的愛與心結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作者潔西卡,鄉民。本文爲投稿,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聲音,投稿請寄至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