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區今年貿易額戰新高

經濟部加工區近3年貿易總額摘要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今年不畏疫情,反而迎來「三個突破」,除了可望正名爲「科技產業園區」之外,今年新增投資金額高達462億元、年增達332.99%;同時,今年區內廠商全年貿易總額估約245億美元,可望超越2018年的243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經濟部加工處29日舉行年終記者會,加工處長黃文谷透露,加工區更名修法案,日前已經立法院經委會審議通過,待法案三讀通過後,園區法定名稱將改爲「科技產業園區」。

不過,與其說更名、不如說是「正名」,因爲,我國重要科技產品,包括半導體顯示器光學、以及電子零組件等產業,廠商產值佔加工區產值比重已超過八成,年營業額超過3,000億元。

黃文谷指出,未來的「科技產業園區」將採取「與時俱進」、「前瞻策進」及「智慧精進」等三進策略持續引領園區進一步躍升。

他說,園區發展也會施行更多精進作爲,包含促進產學合作、強化投資管理、以及提升產業空間使用效能等,同時,也將提供創新輔導作爲與園區智慧化服務,成爲落實「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與「高階製造中心」等政策的重要基石

他說,今年第一季雖然遭到疫情衝擊,但加工區營運表現不畏疫情,今年新增10億元投資的廠商達九家,全年新增投資金額超過462億元,比2019年的106.7億元,成長達332.99%,顯見企業對產業前景相當看好。

今年新增的投資廠商集中在楠梓高雄園區,包括日月光260億元、車王集團45億元、穎崴32億元、法商亞東工業氣體31億元、長華科技30億元、一家美商24億元、興勤電子20億元、以及高雄園區前瞻基地20億元。

黃文谷表示,爲了減緩疫情衝擊,加工處也推動減輕廠商費用的負擔,加強佈局數位行銷,區內廠商接單生產更勝以往,加工區截至11月的貿易額達210億美元,年增5.52%,成長率遠優於全國平均。

據指出,加工區建成55週年以來,貿易額在2018年創下243億美元的最高紀錄,由於12月向來是區內廠商趕工出口的旺季,因此,今年全年的貿易總額粗估可達245億美元,再締新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