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聯合門診7月將熄燈 老病患不捨嘆:該去哪看病?

臺北公園路聯合門診中心(原公保大樓)日前宣佈將於今年7月熄燈!。(圖/翻攝自《醫勞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擁有50年曆史的臺北市公園路聯合門診中心(原公保大樓)日前宣佈將於今年7月熄燈!消息傳出後,讓許多看了3、40年的病患相當惋惜,因爲門診中心的醫師用藥都很不錯,卻只有一般診所收費相當便民。屆時門診關閉,就診民衆只能轉往附近臺大醫院,不僅要付較高掛號費,等待看病的時間也將拉長。

這間位於臺北市公園路的聯合門診中心擁有50的歷史服務民衆超過半世紀,前身是公保門診,只有公務人員家屬才能來看病,直到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後,才又開放一般民衆看診。而且因爲門診中心掛號費與部分負擔都只要50元,還有不少大醫院如臺大、榮總的醫師在此看診,讓許多在大醫院掛不到號的民衆,都會選擇來門診中心看病。

但門診中心近年來營運情況不佳,虧損嚴重,加上自2010年健保署改制公家機關後,爲避免與民爭利之嫌,依立院決議陸續關閉健保署6間門診中心,花蓮臺南臺中高雄門診陸續關閉,目前僅剩臺北市公園路、信義路門診中心還在營運,但也都難逃關閉的命運,臺北市公園路第一聯合門診中心預計7月1日關閉外,信義路第二聯合門診也傳出將於今年年底熄燈。

中央健康保險局臺北第一聯合門診中心。(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許多看了3、40年的病患得知消息之後相當惋惜,還有民衆抱怨說,因爲母親年邁難免要看很多科別,包括骨科精神科泌尿科等等,本來門診中心跑一趟就可以全部解決,但現在因門診中心即將關閉,許多科別陸續縮減,母親只能被迫轉到其他醫院就診,讓行動不便的母親相當不方便,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該去哪看病。

目前兩間門診每月就醫病患約有1萬6千人次,健保署只能積極輔導病患轉診,提供每位病患住家附近的就醫資訊,同時也會努力向政府爭取延緩1年再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