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飲食+運動別忘這帖 專家:助防失智中風癌症

耍孤僻對於健康沒好處。老年醫學專家指出,步入老年之後維持社交生活品質,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失智等重大疾病。(示意圖/Shutterstock)

說到延年益壽,飲食、運動習慣是保健專家最常提供的建議。不過,世界一流的老年醫學學者表示,要想「以健康的方式變老」,與他人互動的重要程度不亞於飲食、運動,有助預防癌症、中風、失智等重大疾病。

英國《每日郵報》6日報導,在老年醫學界具有領先地位的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教授肯尼(Rose Anne Kenny)強調,與他人互動能促進大腦健康,甚至可預防心臟病與癌症。她說,社交互動、友誼、開懷大笑,對於「老而健康」也很重要。

肯尼在播客節目「ZOE」談到社交生活蘊含驚人的力量時表示:「社會參與、友誼、人際關係,其重要性不亞於我們經常提起的延壽之方,例如運動、飲食,甚至戒菸。」

肯尼指出,人類已進化到需要其他人存在,就像人類進化到需要食物與水是一樣的。若是自絕於與他人互動的環境,從生物學角度而言「會帶來最壞的影響,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她強調,與親友共度時光可以減緩認知能力衰退與失智症。

此前已有不少研究顯示,孤單是導致記憶逐漸喪失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形單影隻的處境與腦部尺寸縮小有所關聯,也涉及重要生活技能發生困難,例如規劃事情的能力、專注力、對於指示的記憶力。

肯尼指出,因社交孤立而陷入痛苦的人,腦部健康衰退的風險也比較高,孤獨感也與慢性發炎有關:「慢性發炎很可能是潛在的生理功能障礙或異常,由此導致所有已知的重大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等等。孤寂引起慢性發炎,也因此與許多疾病有很大的關連,失智症也是。」

肯尼表示,要想「老而健康」,必須努力建立維繫友誼,用心程度就與選擇飲食、選擇自己喜好的體能活動一樣,不過,社交生活重點在於品質而非數量:「如果與朋友、家人的互動關係緊繃或不愉快,對於身心健康就沒有好處可言。我們發現,這會觸發壓力。」除了與親朋好友見面,肯尼建議,擔任義工、參加某種社團或俱樂部、報名健身課程,也能獲得團體互動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