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術-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 何俊傑 每天睡個好覺 養生首重睡眠品質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俊傑 ◎圖/本報資料照片

提到養生,你注重的是什麼?是飲食還是運動?或者是每天數着各種保健食品?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何俊傑認爲,現代人注重各種食補養生、講究運動,但常會小心忽略最重要的睡眠,且睡眠品質與職業安全有很大的關聯性建議談到養生,一定要從注重睡眠開始做起。

何俊傑爲臺大公共衛生學系、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碩士博士畢業,通過81年公務人員衛生行政類高考後,只因爲「一個探頭」就被延攬進勞安所,一待就是28年。他笑說,當時高考及格等待分發的時間,想去當年的勞委會作業環境測定的書籍,看到「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招牌,覺得很好奇,就在辦公室外探頭探腦,就這樣被當時的老長官招呼、延攬進了勞安所。

擁有醫學、公衛背景,何俊傑相信規律的生活、好的睡眠品質,就會帶來健康、有活力身體,特別是睡眠,佔了全天近1/3的時間。他說,過去在勞動醫學組曾針對睡眠做過一些研究,不論是睡太少、睡太多,對於身體都不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何俊傑指出,睡眠時間夠長,體內會自動分泌足夠的退黑激素,所以很多人會認爲睡得好、睡得飽,氣色會比較好,除了氣色跟外貌,「工作效率也會受到影響,當長期睡眠品質不佳、處在疲勞的狀態,就很容易因爲失神或誤判導致職業災害」。睡眠不只影響生理,睡眠對心理的影響程度也不可以忽視,他指出,當睡得不好,「會比較沉不住氣、心煩氣躁、耐受力也會比較低」。

正視壓力 自然就會放鬆

到底該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何俊傑表示,「壓力」是現代人睡眠品質不佳的主要原因,從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生活壓力等,讓很多人明明到了睡覺時間,卻躺在牀上怎麼樣也無法入睡。他建議每個人應當「瞭解自己、把自己當朋友」,每天問問自己過得好不好、觀察鏡中自己的改變,發現每天身體的不同,好好關心自己,「當你知道壓力源是什麼,那心態自然就會放鬆」。

「另外一個影響睡眠的品質的,就是環境。」何俊傑說,環境造成的共振、低頻噪音也常會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原因。例如現代人常會開空氣清淨機、香氛機等,甚至可能是冰箱、除溼機的壓縮機聲音,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睡眠品質,所以當你發現睡眠品質不佳、入眠時一直心煩氣躁時,就可以巡視一下環境是否有可以排除的低頻噪音。

建立睡前儀式 營造氛圍

何俊傑也分享他自己的睡前儀式,大約睡眠時間前兩小時開始降低活動量,然後在睡前15分鐘開始看一些放鬆的影片,例如他從小就喜歡釣魚,就會看一些捕魚、釣魚的影片,花15分鐘調整心情,之後就會把手機擺好充電,不會再去碰觸手機、讓腦袋充分休息。

另外,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勞工都會擔心出門在外會不小心染疫,不知不覺中增添不少壓力。何俊傑表示,從公衛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給予的指引,是「最低的成本、最大的保護」,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樣的效果是很好的。

他說,緊張不是壞事,但不可以太過緊張,如果影響到正常作息、這不是一件好事,從目前臺灣的疫情來看,相較於其他國家是很安全的。他建議,外勤勞工的防護要靠自己,戴口罩、勤洗手,特別是指縫手腕等皮膚可能會接觸的地方一定要特別留意。

至於內勤勞工的防疫「則是要靠管理」,何俊傑認爲,公司要掌握員工健康狀況,當員工有不舒服時、要容許他友善的請假、要有適當的協助與防護,遇到疑似個案時,公司要儘速通報並協助就醫,在疫情期間、當勞工上班時間身體出現狀況時,有適當的關懷機制,讓每一個同仁不會不敢通報。

同時,何俊傑指出,配合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職場安全衛生防護措施指引」,也就是事業單位提供口罩,並適時地啓動分區分流上班,在不影響工作績效的情況下啓動視訊會議、允許勞工可在家工作,就可以平安度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