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任內 兩岸關係跌宕起伏

江澤民1989年上臺之際,正值「後六四」時期大陸政經局勢不穩、外資紛紛撤離和外國制裁的內外交迫困境,而當時臺灣已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而臺商持續第一波西進大陸投資潮,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成爲江澤民穩定內外局勢的重要切入點。透過國學大師南懷瑾居中牽線,時任李登輝總統辦公室主任蘇志誠於1990年,與對岸中央臺辦主任楊斯德在香港接觸,開啓兩岸密使交往之路;1992年江澤民正式掌權之後,更指派其親信曾慶紅接手該任務,建立兩岸領導人直接溝通管道。另一方面,臺灣和大陸分別在1990年和1991年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做爲官方「白手套」展開正式協商和交流,1992年雙方在香港會談,就兩岸事務性協商如何表述一中原則,進行討論,也就是目前大家所說的「九二共識」。

而透過兩岸密使的往來,促成了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海協會長汪道涵,於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成爲兩岸高層自1949年以來首次進行公開會晤。1998年10月,辜汪在上海和平飯店再次會晤,隨後辜振甫並前往北京與江澤民會面,江澤民會中還隨口背誦了一段國父遺囑。

江澤民在1995年1月30日發表「江八點」,提出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包括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加速實現直接三通,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等。江八點也成爲大陸多年來對臺政策重要指導方針。

不過,兩岸關係仍是起起伏伏,1995年6月李登輝訪美並在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引發對岸的不滿,共軍於同年7月在臺海舉行導彈演習,江澤民並以中央軍委主席身分,前往演習現場觀看。

1996年3月,爲威嚇臺灣第一次總統直選,江澤民再次下令共軍在臺海進行導彈演習,並有導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里處,臺海局勢緊繃引發全球關注。直到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兩會才重啓中斷九年協商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