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江漢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已發佈,內容如下:

一、江漢大學概況

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爲主的辦學體制。學校現有主校區、漢口校區、武昌校區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114畝,校舍建築面積55萬餘平方米。主校區坐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這裡湖山環抱,水天一色,風景秀麗,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學習園地。

學校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機電與建築工程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衛生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爾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1個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63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一級學科,7個市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2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10門省級精品課程,3個省級教學團隊。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696人。有雙聘院士1人,“楚天學者”12人,二級教授14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專項津貼及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6人。有1人入選教育部(微博)“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人才,16人入選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專科生17500餘人。

學校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多元。現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重點基地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圖書館藏書195萬餘冊,電子圖書52萬冊,中外文期刊2100餘種,中外文數據庫41個。

學校設有武漢研究院交叉學科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51個科研機構,承擔大量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不少項目(課題)成果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省部級獎勵。《江漢大學學報》榮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三十佳學報稱號。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注重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與美、英、法、德、日、荷、奧、加、韓等國的高校和教育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學校堅持立足武漢,服務社會,以本科教育爲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着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創造型人才,努力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全校師生正以昂揚的姿態,朝着建設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地位和水平相適應、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闊步邁進!

二、報名須知

(一)報考條件

報考學術型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生,須符合國家規定的以下條件:

1.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 年齡一般不得超過 40 週歲(1974年8月31日以後出生者),報考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規定的體檢要求。

4. 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可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碩士生。

5. 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經2年(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自考生和網絡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方式、時間及地點

網上報名: 2014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時間爲2013年10月。

報名網址: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http://yz.chsi.com.cn (公網)或 http://yz.chsi.cn (教育網)

請考生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辦公室、報考點以及我校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凡不按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或複試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在報名日期內,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

現場確認:預計現場確認時間爲2013年11月,具體安排請詳見各報名點通知。考生參加現場確認時須出示身份證件和學歷證件(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持本人的學生證;在職及其他人員持畢業證書原件),憑網上報名號到網報時選擇的報名點交費照相,確認網上報名有效。

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缺一不可,只進行網上報名而未現場確認者報名無效。

現場確認地點:

(1)武漢市及周邊地區(孝感、咸寧等地)考生到湖北省教育考試院指定的武昌區招考辦、洪山區招考辦、江岸區招考辦、湖北工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6 個社會報考點報名;

(2)省內考生可就近到長江大學、三峽大學、襄樊市教育考試院、十堰市招生考試院、恩施州招生考試辦公室、黃岡師範學院和黃石市教育考試院 7 個省內報考點報名;

(3)外省考生可到本省指定的報考點報名。

(三)考試

考試分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

1. 初試:

初試時間爲 2014年 1 月。

2. 複試:

複試時間爲2014年 4 月,複試具體時間和內容、形式以學校研究生處網站的通知爲準。

具體報名事宜以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辦公室、報名點以及我校網上正式公佈文件爲準。

(四)錄取原則

根據考生初試、複試成績,政審情況及體檢結果,按照“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錄取。

1.複試成績與初試總成績各佔50%作爲入學考試總成績;

2.入學考試總成績綜合排名後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一志願報考我校的考生複試成績合格,優先錄取,並保證專業;

3.對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者,以及在科研或相關實踐中表現突出者,經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覈同意,可適當加分,計入複試成績,並由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交說明材料備查;

4.複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5.考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覈、心理測試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6.同等學力考生加試課程的成績不計入複試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五)研究生教育激勵機制

1. 完善的獎助體系。學校設立“新生獎學金”,獎勵金額爲1000-3000元/生。學校還設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000元/生、校長獎學金10000元/生,另有優秀研究生標兵、優秀研究生幹部、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等多種研究生單項獎學金,獎勵金額爲1000-3000元/生。

爲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學校爲研究生每人每月發放學業助學金400元,每年按12個月發放。此外,學校爲研究生提供助教(教學助理)、助研(研究助理)和助管(管理助理)等“三助”崗位,崗位津貼爲300元/月,每年按10個月發放。貧困生和學有餘力者每人每月可兼任兩項崗位。

凡受到共青團中央“春蕾計劃”資助的大學畢業生,每人每月另加100元特困補助,受資助的學生還可獲得每年報銷一次往返家路費補助。

2. 舒適的住宿條件。學校擁有全湖北省高校較好的研究生住宿條件。每間宿舍都具備獨立衛生間,並安裝有電熱水器和空調,同時還配備了公用微波爐、洗衣機等家用電器。

3. 研究生教育創新資助。學校建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並設立“研究生創新教育基金”,主要包括“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用以資助研究生進入創新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鼓勵研究生到企業進行成果推廣和轉化工作,資助金額爲1萬元左右;“研究生成果獎勵項目”,用以資助研究生的創新成果,如發表高水平論文、出版學術專著、申請國家發明專利等;“研究生訪學資助項目”,用以資助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進入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科研。

(六)研究生培養特色

學校擁有近30年的研究生培養歷史,以“應用性創造性國際性”爲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創新人才爲特色。

學校多年來一直十分注重研究生“應用性和創造性”能力培養,將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在企業,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與企業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係,研究生導師中有不少來自於企業生產一線,研究生所從事的研究也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學校擁有包括交叉學科研究院首席專家、“楚天學者”、“黃鶴英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在內的一支長期從事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的“雙師型”導師隊伍;擁有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和與企業共建的研究生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與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院、東風汽車公司等地方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等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共建“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豆類(蔬菜)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學校還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和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國內重點科研院所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採用校所雙方各選導師組成“導師組”、合作培養、雙重管理、資源(成果)共享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已形成“注重創新思維訓練,重視綜合素質、創業能力和應用研究能力培養”的研究生培養特色。

學校近年來又加大研究生“國際性”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加大外籍教師和具有國外學習經歷教師引進的力度以及本校教師出國交流、培訓的力度;二是各學院與國外的大學建立聯繫,探索合作辦學模式,讓更多的研究生能夠走出去。我們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讓每位研究生都有在國外學習的經歷,讓更多的研究生感受國際化;三是在課程設置、教材上進行改革,與國際接軌,讓更多研究生能夠用國際的視野、國際的眼光、國際的理念、國際的慣例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讓研究生能夠較早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學校從美國和法國引進多位世界著名的學術專家成立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和交叉學科研究院,以這些首席專家爲首組成導師組培養研究生,同時積極探索與境外高校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新模式。2013年,學校從2012級的70名研究生中,選派近10名優秀研究生參加“湖北高校優秀大學生海外遊學計劃”項目或其他項目,赴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學習和交流。

我校碩士研究生學制爲三年。經過三年的強化訓練,學生能夠掌握良好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畢業後能夠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生產企業和科研管理等單位的工作中迅速適應角色,成爲中堅力量,在後繼的博士學習中能顯現出良好的研究學習能力。目前在讀的研究生中不少同學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並被SCI、EI等收錄,有的研究生已申請國家專利,有的獲得“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第八屆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華中分賽區二、三等獎,省高校“江漢之春”研究生籃球聯誼賽小組第二名,省高校研究生“我的中國夢”主題演講比賽三等獎等成績。

(七)其他事項

1. 如果本簡章涉及內容與國家最新政策發生衝突,則以國家政策爲準。

2. 招生工作的申訴與舉報

聯繫部門:江漢大學紀委辦公室

監督電話:(027)84225801

電子郵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務必認真、詳盡、準確填寫通訊地址,通訊地址主要用於寄發准考證、複試通知及錄取通知書等,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投遞失誤等問題,我校概不負責。

4.未盡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諮詢,可登錄江漢大學研究生處網頁查詢( http://gs.jhun.edu.cn ),並隨時留意網上公佈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相關政策和招生專業目錄均以江漢大學研究生處網頁上所公佈的最新版本爲準。

單位代碼: 11072

聯繫部門:江漢大學研究生處

地 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

郵政編碼: 430056

聯繫電話:(027)84225310、84225960、87496709

傳真電話:(027)84225310

網 址: http://gs.jhu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