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三針新冠重組蛋白疫苗 北京落地開打

接種三針新冠重組蛋白疫苗北京落地開打。(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

澎湃新聞28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官方微信27日發佈消息稱,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智飛龍科馬聯合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在北京落地開打。來自該疫苗研發基地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部分科研工作者海淀區的「中科院疫苗接種專場」注射了第一針。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顯示,新冠重組蛋白疫苗採用三針免疫程式,相鄰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大於4周。第2劑儘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8周內完成,第3劑儘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6個月內完成。

新冠重組蛋白疫苗是大陸佈局的五條疫苗技術路線之一,由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嚴景華研究員戴連攀研究員等團隊攻關研發。

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介紹,3月10日,該疫苗在大陸獲批緊急使用,陸續在安徽浙江江蘇山東貴州湖北河南等地投入注射。5月3日,第一批新冠重組蛋白疫苗在北京順利生產下線

該疫苗是大陸第四款獲批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也是國際上第一個獲批臨牀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蛋白疫苗。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表示,新冠重組蛋白疫苗技術原理和已經運用很成熟的B肝疫苗類似。它是採用DNA重組技術,由重組CHO細胞表達的新型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NCP-RBD蛋白,經過純化加入氫氧化鋁佐劑製成混懸型注射液。接種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力

新冠重組蛋白疫苗在18-59歲成年人中開展的Ⅱ期臨牀試驗顯示,受試者接種2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83%,受試者接種3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7%。接種後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符合亞單位疫苗不良反應小的特點,且產生的中和抗體水準與目前國際上重組蛋白疫苗、mRNA新冠疫苗相當,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開展的Ⅰ期試驗顯示,受試者接種3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5%;未發生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該疫苗生產採用工程化細胞(CHO)生產重組蛋白,不需要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產廠房生產工藝穩定可靠,可以快速實現國內外大規模產業化生產,顯著降低了疫苗生產成本,且存儲和運輸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