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老年人的單 出行平臺準備好了嗎

爲搶佔銀髮流量,除了一鍵叫車等基礎項目外,出行企業們又在老年服務板塊上動起了腦筋。6月8日,滴滴宣佈上線滴滴公交老年版,在320餘個城市推出面向老年人公交查詢服務。無獨有偶,近期高德、嘀嗒等出行平臺也進一步加碼老年服務,如建立線下助老車站、線下掃碼叫車服務等。業內人士表示,銀髮市場的快速擴容給老齡產業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而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跨界撈金。在這一過程中,誰能儘快搶佔老年人需求集中的業務,或在服務創新上獲得老年消費者的普遍認可,誰就能率先奪得一波可觀的“銀髮流量”。

標配之外拓展加分項

今年起,各出行平臺陸續推出了一些適老化功能,如大字號叫車模式、小程序一鍵叫車等。近期,不少出行軟件開始不再滿足於提供業界“標配”的服務,而開始琢磨起更多“人無我有”的細分助老產品。

舉例來說,本次滴滴上線了“公交老年版”微信小程序,老年人可在線上查詢公交路線時間。同時,小程序進一步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如刪減頁面內容、減少操作步驟等。老年人可在首次登錄時設置家庭地址,選擇“一鍵回家”“常坐的公交”等功能。據滴滴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交查詢功能已覆蓋全國320餘個城市。

除了在線上出行業務上做增量,還有平臺嘗試在老年人熟悉的線下引流。高德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其已在北京20個社區設立線下車站,老年人有打車需求時可直接在站點掃碼叫車。另外,高德方面還表示,將中小出租車企業接入平臺後,將進一步擴容助老服務司機數量。

嘀嗒出行方面則開通了線下支付入口,方便不會用網絡支付的老年人叫車。嘀嗒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調研中工作人員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更習慣於路邊揚召出租車。而在揚召打車時,如何減少老年人產生的等車焦慮感,是下一步線上服務優化的方向。

老年人嚐鮮網約

截至目前,適老化網約車等功能上線已約半年,老年人對這種新興的服務模式是否買賬呢?

交通部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22日至4月底,各主要平臺公司“一鍵叫車”功能累計完成老年人乘客訂單已達300餘萬。進入5月以來,各出行平臺又陸續更新了服務範圍,進一步“圈佔”銀髮流量。滴滴方面表示,5月該平臺爲57.8萬老年用戶提供了超過240萬次出行服務。從老年消費者的年齡構成上看,目前,在“滴滴老年版”小程序實名認證的老年用戶中,60-69歲人羣佔比最高,爲52.79%;70-79歲及8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分別爲35.27%和11.95%。

老年人使用出行平臺需求激增的同時,這一羣體獨特的消費特點也逐步顯露了出來。據某出行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來看老年用戶每單距離並不長,平均里程在7公里左右。除小區住宅外,交通站點、醫療保健商場市場、教育學校等類型的地址都是老年人出行頻次較高的目的地

嘀嗒出行的調研結果還顯示,不少老年人希望能夠自己獨立操作叫車流程,而不是由子女代叫或代付。此外,老年人在乘車時對駕駛員的平穩駕駛、車內空調溫度、開窗高度等的要求也比較明確。

中關村大健康服務平臺主任遲勝看來,老年人出行的需求和年輕人有明顯的差別。“老年人時間相對充裕,對叫車的時效性要求沒有年輕人這麼高。因此,他們不會‘爭分奪秒’地計算時間,且大部分老年人出行大多不在交通擁堵高峰期車輛供給匹配相對充裕。”但同時,遲勝認爲,老年人對車輛的舒適度上下車便利性定位的準確程度、能否直接與司機溝通等更爲看重。

老年人的單並不好接

調動起老年人的使用興趣,出行平臺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網約車對於老年人來說,容易出現不便的問題之一就是系統對乘客、車輛的定位有時會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老年人出行時對一些陌生場所不夠熟悉,接到司機的電話也無法準確描述所在地點,雙方對接不上的情況時有發生。”遲勝坦言,這已經成爲他身邊多位老年人出行過程中的一大困擾。

還有專家提出,對一些身體不便需乘坐輪椅的老年人來說,線上叫車平臺可選擇的車型還是較少。“尤其是有緊急就醫需求時,一般車輛難以滿足需求,還需提前租賃輔具大大增加了特殊老年人的出行難度。”遲勝稱,“若出行平臺能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即使調高特殊車型的單價,也能得到不少老年人及家屬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業內人士提出,機場火車站等出行場所也需與出行平臺一起,針對老年羣體做一些調整,比如在機場候車區設置老年人服務專區、一鍵叫車電話等,爲老年人出行“開綠燈”。

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楊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