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餘年全臺首例 屏東3頭羊染人畜共通傳染病布氏桿菌

近日屏縣府執行每年例行性全縣乳牛、乳羊監測,在九如鄉一處養羊場發現有3頭感染布氏桿菌,是近30餘年來臺灣牛羊首例,該3頭羊已完成撲殺及全場消毒作業。(屏縣府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近日屏縣府執行每年例行性全縣乳牛、乳羊監測,在九如鄉一處養羊場發現有3頭感染布氏桿菌,是近30餘年來臺灣牛羊首例,該3頭羊已完成撲殺及全場消毒作業。(屏縣府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近日屏縣府執行每年例行性全縣乳牛、乳羊監測,11月28日在九如鄉一處飼養141頭羊只的養羊場,初篩發現異常,7日確定有3頭羊感染布氏桿菌,是近30餘年來臺灣牛羊首例,該3頭羊已完成撲殺及全場消毒作業,動物防疫所將持續加強畜牧場訪查及監控並宣導防疫作爲。

動防所表示,布氏桿菌病爲人畜共通傳染病,動物以胎盤炎、不孕、流產及睾丸炎爲特微,動物防疫所每年都會執行全縣每場乳牛、乳羊場例行性監測,今年乳牛場已檢驗完成111場都爲陰性,乳羊場則完成9場,除該案例場外,其他都爲陰性。

動防所說,該養羊場羊只無臨牀症狀,是經動防所執行例行性採樣檢驗發現疑患羊只,並將檢體後送農業部獸醫研究所複驗檢出,該羊場3頭髮病羊只撲殺後,其餘羊只後續每6周採血檢驗1次,需連續3次檢驗全場羊只都爲陰性,始得恢復爲一般場每年篩檢1次。

動防所指出,布氏桿菌感染潛伏期1周到數月,可經由接觸感染動物組織、食入乳製品或實驗室工作人員直接接觸病菌而感染,動物感染途徑爲病原經口鼻、眼結膜及生殖道黏膜入侵而引起,此外也可經乳汁、交配及皮膚傷口感染,而乳品以巴斯德滅菌法即可殺滅細菌,食用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