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10萬元級車載市場,高階智能駕駛內卷下沉

開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愈打愈烈,高階智能駕駛的價格也開始“卷”了起來。

大疆車載近期公佈了系統硬件成本約爲5000元和7000元的高階智駕方案,預計會在8-25萬車型上搭載,還表示未來要讓所有車型標配智駕,燃油車也不例外。毫末智行的高階智駕方案也達到千元級。鑑智機器人則提出,未來要進攻10萬級的車型市場。

高階智能駕駛正在下沉。

從高端到標配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數據,智能駕駛正在成爲消費者購車決策中的重要因素。輔助駕駛相關功能在消費者購車決策中的排位由2021年的第14位上升到了2023年的第5位,僅次於舒適性、操控性、外觀和質量,高於品牌。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在未來兩年,高階輔助駕駛產品將快速普及到10-20萬之間的中等價位車型上,城區內的智駕功能也會由之前的嚐鮮型功能轉變成爲實用型功能。

根據車企公佈的計劃,華爲預計今年12月,實現城區NCA全國都能開;小鵬計劃到今年年底,將會有50座城市實現XNGP的落地;理想汽車的通勤NOA計劃在今年12月擴展至全國100座城市,2024年第二季度將向全量AD Max用戶開啓推送。(NCA、XNGP、NOA爲不同品牌的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簡稱)

根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L2級乘用車新車滲透率達到了34.9%,預計2025年乘用車L2級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將會達到70%。

“到2025年城市NOA佔比將達到70%。”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進一步預測。

不過,要達成這一滲透率,必然不能只靠高端車型。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目前國內30萬以上新能源車高階智駕配備率則已近100%。而在國內的乘用車市場構成中佔到74%的8萬-20萬元市場區間的新能源車型,高階智能駕駛的配置率接近於0%。

面對如此懸殊的數字對比,自然有不少智能駕駛公司瞄準了20萬以下車型的藍海。

如何定義高階智能駕駛?首先從硬件上來說,目前20萬以下車型的智能駕駛功能更多依賴前式一體機的分佈式L2級方案。而這類方案往往雖然標註出具備很多配置,但是實際可用性較差,無法應對複雜場景。

業內認爲,隨着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演變,行泊分體的設計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更具成本效益和性能優勢的行泊一體域控方案將逐漸成爲市場的主流選擇。

而從功能上來講,不同公司有不同定義。總的來說可覆蓋的場景越多樣、越複雜,智能駕駛的階位就更高。

“大疆認爲高階智能駕駛的定義並不侷限於具備哪些功能,而是能夠應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例如交通混亂、堵車等複雜場景,在這些場景下讓大家覺得好用可用的方案,纔是高階智能駕駛。”大疆車載品牌市場負責人謝闐地告訴界面新聞。

毫末則認爲,好的智駕並不單純是技術上的單點突破,也不是一個城市下的某一段路的解決,而是一個綜合性的覆蓋率上的提升,覆蓋比例、場景覆蓋、公里數等都是重要指標。隨着產品技術的進步,輔助駕駛要發揮更大的價值就需要逐步填充駕駛片段中間的關鍵點,使得高安全可靠的場景連續性更強,比如可以使上下匝道、通過路口,用戶可選擇的轉移駕駛精力的時機更多。

大疆同時也給出了在功能上,其所認爲的標配高階智駕起點:7V+32TOPS,即前視一對800萬像素的慣導雙目,再加上後視300萬像素的單目,4個300萬像素的環視,總共7個相機,32TOPS算力。包含高速領航,城市記憶領航,記憶泊車,跨層記憶泊車等,尤其是高階智能駕駛需要的極限場景處理,例如靜態障礙物剎停,施工場景等,

“最早安全氣囊也只是配在百萬豪車上,甚至會當作是一個賣點,未來智駕也會像安全氣囊一樣變成汽車的標配產品。”謝闐地說。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在萬元內高階智能駕駛方案中,目前大疆車載成行平臺7V+32TOPS方案硬件成本在5000元級別,而100TOPS算力的配置成本在7000元級別,後者可以實現城市道路任意點到點的領航駕駛輔助功能。

毫末則有HP170、HP370、HP570三款產品在千元級。其中5000元級的HP370可實現高速、城市快速路,以及城市內的記憶行車,實現免教學記憶泊車、智能繞障等功能;8000元級的HP570可實現城市無圖NOH、全場景輔助泊車、全場景智能繞障、跨層免教學記憶泊車等功能。

鑑智機器人聯合創始人、CEO單羿表示,“將領航輔助駕駛逐步從30萬的車型下放至10萬元的車型,是公司未來3年的業務目標。”

根據鑑智機器人公佈的信息,目前其智能駕駛解決方案PhiGo系列提供三個級別產品,其中,高速NOA方案PhiGo Pro可實現高速場景全覆蓋、通用障礙物識別,支持智能底盤等功能多合一,並實現魚眼傳感器的泊車複用,全套成本低於4000元。目前該套方案已獲得國內頭部車企標杆車型的40萬套量產定點。

爲了儘可能降低成本,這些方案普遍都選擇了去高精地圖、去激光雷達,這就可以省去大筆的高精地圖的許可維護費用以及激光雷達的硬件費用。

不過,毫末智行告訴界面新聞,選擇去激光雷達方案也會潛在增加智駕系統軟件開發的成本。目前主流的激光雷達方案可以更好提高感知的穩定性,彌補視覺感知算法的一些問題。純視覺感知方案對軟件研發的要求更高,前提投入會更大,這些需要在未來隨着大規模量產而攤薄成本。

對於企業來說,這無疑增加了研發成本和盈利壓力。

也有車企依然堅持使用激光雷達,配備激光雷達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也已經滲透到20萬以下的大衆化消費市場。例如3月上市的零跑C10,配備激光雷達的智駕版價位僅在16萬級。

面對既要功能強、配置全,又要做低價、打高性價比標籤的車企,價格競爭的效應也傳導到了激光雷達廠家端。

禾賽告訴界面新聞,長期來看,激光雷達價格下降是大勢所趨,預計激光雷達的價格每年都會持續下降,但不會出現一下降到“白菜價”的情況。禾賽也在通過垂直整合、大幅減少內部元器件的數量和降低系統複雜程度,以及擴大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

根據華泰證券的研報顯示,過去幾年激光雷達成本已大幅下降,單顆成本從大幾萬元降到4000元左右。

“目前中國的高階智能駕駛普及速度非常快,實際上我們在2022年就已經實現了可以在10萬左右的車型上配備高階智能駕駛。但是由於車型的規劃和研發週期,到今年纔有比較多配備高階智駕的車型進入市場和消費者視野中。”謝闐地提到。

以往一臺車的研發週期在60個月以上,而近幾年中國車企最快可以做到12個月就拿出一臺車。但是即使是在中國這樣激烈的競爭情況下,智駕這種對車企來說是全新領域的功能,普及至少也要需要18-36個月的時間。

大疆透露,2024年會有超過20款車型搭載大疆車載的系統上市,成行平臺現有的三個構型將逐步滲透8-25萬市場,有望將全國都能開的城市領航普及到15萬元價位。

此外,謝闐地告訴界面新聞,公司已經開始向車企提前展示其預計9-10月量產的城市領航功能。目前正是車企規劃2025年車型的時期,大疆希望能夠向車企展示,明年20萬以下車型就可以低門檻地搭載上城市領航功能。

“車企選擇爲這些經濟主流價位的車型配備高階智能駕駛並不僅僅是因爲低價,核心原因是智能化的浪潮正在撲來。”謝闐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