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後扁海灘現江豚屍 保育類動物再少1只

▲保育類江豚魂斷金門灘。(圖/金門建設處提供)

地方中心金門縣報導

1月25日下午,金門縣後扁海濱民衆通報有死亡海豚擱淺,經縣府人員現勘,判定爲俗稱江豚的脊鼠海豚,由屍體腐爛的程度推斷死亡時間約一週,由於尾部流浪狗咬食缺口,縣府人員採樣後就地掩埋處理。

金門縣政府表示,後扁海灘金門島東側,因潮流方向導致許多大陸垃圾雜物聚積於此,縣府近三年除已於該處陸續發現江豚遺體三副外,更有少見柏氏中喙鯨一隻,若屍體完整者均製作骨骼標本環境教育使用,這次發現的江豚由於腐爛嚴重,僅採集組織送往相關單位進行重金屬殘留檢測外,遺體立即就地掩埋,以避免惡臭等相關問題發生。

▲▼保育類江豚魂斷金門灘。(圖/金門建設處提供)

露脊鼠海豚(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又稱江豬烏忌、江豚,是鼠海豚科的一個物種。該物種與其他海豚的最大區別特徵是它沒有背鰭,主要食物是魚,但也會進食蝦及魷魚。在金門,平均每年約有3-5起的死亡擱淺案例,102年11月在金門的狗嶼灣曾經發生母女海豚遭漁網纏着而窒息死亡案例,縣府已製作爲骨骼標本置於金門縣畜產試驗所展示。

金門島周邊海洋資源豐富,惟從近幾年陸續幾頭江豚、中華白海豚及喙鯨的擱淺死亡案例發現,海漂垃圾、環境污染流刺網的不當使用,對於海豚的威脅仍相當嚴重。

縣府建設處除呼籲全民重視海洋保育外,也提醒民衆避免食用這類的大型海洋動物,因爲位處食物鏈上層的牠們,體內累積許多重金屬污染,長期食用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影響

▼骨骼標本爲102年擱淺死亡的江豚母女骨骼標本。 (圖/金門建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