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以來 金屬製品業營運指標優於整體制造業

金屬製品業主要營運指標優於整體制造業。圖/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15日公佈金屬製品業營運概況。統計處表示,我國金屬製品業產業分工完善、羣聚性強,其中螺絲螺帽、手工具等在國際上具高度競爭力,爲我國重要創匯產業,營業收入(不含三角貿易)1.4兆元僅次於電子零組件業及化學原材料業,在各行業中排名第三。

依經濟部工廠校正及營運調查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金屬製品業營運中工廠計2萬2,370家,在全國9萬424家制造業工廠中佔24.7%爲最多,從業員工人數39.3萬人,僅次於電子零組件業。

我國金屬製品業生產技術成熟,並有健全的上中游加工體系,2019年工廠家數2.2萬家、員工人數39.3萬人、營業收入1.4兆元,其中員工人數未滿50人約佔9成3,營收未滿億元約佔8成8,產業雖多屬中小型工廠,但觀察金融海嘯後的表現,較2010年工廠家數增6,186家,員工人數增12.8萬人,營業收入亦增3,114億元,平均年成長分別爲3.7%、4.5%及2.8%,營運績效皆明顯高於製造業之平均增幅

從主要細行業別觀察,其他金屬加工處理業包括金屬焊接、裁剪或其他金屬二次加工等支援各類金屬製品之製造,2019年營業收入較2010年增加479億元最多,平均年成長1.5%;螺絲、螺帽及鉚釘業近年產品積極朝高值目標發展,拓展航太汽車醫療等中高階技術應用,營業收入增加468億元居次,平均年成長3.7%;金屬刀具及手工具業則因我國手工具創新研發能力優異,爲國際品牌所採購,營業收入增加462億元,居第3,平均年成長5.1%,三者合計貢獻近5成爲推動金屬製品業成長之主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