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喊話!人民日報:《電商法》給消費者「撐起了腰」

▲《電商法》主要是調整電子商務行爲,除微商和代購外,也包括各類網路交易平臺。(圖/翻攝淘寶網

記者馬叔安綜合報導

人民日報》16日針對大陸於今年元旦上路的《電商法》指出,這是消費者的重大「利好」,從野蠻生長規範化過渡,往往會有陣痛期,「電商法的出臺是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規則重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有效的保護,「網購會更加放心舒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於2018年8月31日由大陸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表決通過,今年元旦實施,《總則》第1條爲,「爲了保障電子商務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規範電子商務行爲,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被稱爲史上最嚴法規的大陸電商法1日正式實施。(圖/翻攝大陸中央政府網)

隨着《電商法》的實行,有大陸民衆擔憂會衝擊微商與代購業,增加業界稅務管理成本。對此《人民日報》16日指出,「我們要明白,從缺少規則、野蠻生長向透明化、規範化過渡,往往會有陣痛期。只有渡過這個調整時期,整個電商行業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

《人民日報》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微商、個人海外代購不時爆出假貨橫行、虛假宣傳、卷錢跑路、推卸售後責任負面事件,究其根本是因爲缺乏有效監管,「有加強監管,合理提升市場準入門檻,才能淨化市場環境,淘汰銷售假冒僞劣產品欺詐消費者的商家」。

▲大陸主流電商平臺上,賣家常以退部份現金請消費者打好評的方式評價。(圖/記者魏有德攝)

《人民日報》表示,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了買賣雙方技術信息上的不對稱,有業者利用市場支配地位,購買『水軍』刷好評、擅自刪除評價、暗中搭售、利用大數據『殺熟』……嚴重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針對這些問題,《電商法》堪稱一劑對症良藥』」。

《人民日報》強調,《電商法》的出臺是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規則的重塑,不僅對商家的行爲做出規範,還明確了電商平臺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給消費者網購「撐起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