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突破!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健保NGS給付接棒

精準醫療突破!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健保NGS給付接棒。(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癌症長期位居臺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相關醫療支出將近1400億元,佔國家總醫療預算近2成,反映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國家衛生研究院自2019年跨領域合作,成立「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收案六大癌症晚期病患共2000例,開啓臺灣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國衛院2019年成立「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與36家人體生物資料庫、5家國際藥廠、17家醫院合作,截至今年5月共收案近2000例,對象爲肺癌及5種消化道癌症,包括胰臟癌、胃癌、食道癌、膽冠癌、膽囊癌。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消化道癌症的NGS基因數據過去很少,透過國家級整合平臺,可與全臺產學研醫界共享,作爲藥物研發、藥品上市登記和健保給付評估的重要依據。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過去在完成臨牀研究後,往往覺得研究檢體丟掉很可惜,因此保存在教授的冰箱裡,等待有一天可以再拿出來,國內2010年通過《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將個別的冰箱變成各醫院管理之下、整合的檢體庫,但經過10年,真正能產出的研究貢獻非常少。因此在2019年着手整合30幾個資料庫,成立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檢體仍由各醫院管理,但使用的研究者可透過單一窗口申請基因資料。

NGS已於今年5月納入健保給付,給付範圍涵蓋19種癌症,包括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並依專家建議個癌別的檢測時機不同,每人各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

「最後一哩路是健保接棒。」石崇良說,國衛院示範計劃時就畫下願景,希望建立個人化的精準醫療生態體系。NGS基因檢測資料包括XML、PDF報告和Raw Data,前兩者是書面報告,會以健保署資料庫和健康存摺,病人到不同醫院時不需要重複檢查,後者則會進入國衛院的國家級平臺,盼臺灣的精準醫療進入下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