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醫療大突破!50萬癌友保命有望了

衛福部開放人體細胞免疫治療,癌末病人有希望了。(資料照)

「能做的我們都鼓勵她試,就算很貴,成功機率也不高,還是要做最後一搏。」說起這2、3年來陪着媽媽抗癌過程陳先生還是紅了眼眶

3年前,76歲的陳奶奶體重下降、排便泛油等異狀到醫院檢查,才得知自己罹患了「無聲殺手」胰臟癌,一發現就是第3期。從紫杉醇低劑量抗癌藥物,到做愛斯萬膠囊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都不見起色醫師評估,若開刀,就得切除胰臟和周邊臟器,術後恢復不佳可能還需插管造口,因此建議做免疫藥物療法;不過一劑要價58000元,一套療程至少要打12劑。

衛福部開放6項療法 癌症、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先受惠

醫師利用藥物刺激活化陳奶奶體內的免疫T細胞,重啓吞噬癌細胞的功能過程中,陳奶奶一度更虛弱了,噁心發疹,起了各種副作用;但24周下來,腫瘤顯著縮小,精神也回來了,醫師終於批准她出院。陳先生全家仍不敢掉以輕心,「醫師說癌症很難根治,隨時會復發,如果更嚴重,就得要用到免疫細胞療法,那會更貴。」他坦言,過去臺灣還沒開放細胞療法,陳家家境雖僅小康,但絕望時還是曾考慮帶媽媽出國治療。

截至2019年,癌症已蟬聯37年國人10大死因之首,臺灣每年新增罹癌人數超過10萬人,約有50萬名癌症病友,都可能面臨到陳媽媽與陳先生的痛苦抉擇。

所幸,去年9月衛福部大幅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開放了包括癌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的6項療法,爲他們開啓了一扇新的生命之窗。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特管辦法》率先開放的6項細胞治療技術,可讓血癌或癌症1~3期經標準治療無效之病患、嚴重燒燙傷、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醫師和主管機關的把關下,提前使用臨牀2期的新興醫療技術;不僅爲50萬癌友多開一扇治癒的門,也讓300萬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有了置換人工膝關節的其他選擇。

皮膚再生照顧燒燙傷患者 八仙塵爆事件讓醫界正視急迫性

據瞭解,目前醫事司已收到30件來自全臺醫療院所申請,以癌症治療最多,其次分別爲應用於醫美的皮膚再生與膝關節修復,將在3月底公佈第一批適用《特管辦法》執行細胞療法的醫療院所名單,讓病友們都相當振奮。

在《特管辦法》修正之前,免疫細胞治療只有極少數參與臨牀人體實驗的病人,或經衛福部覈准適用「恩慈條款」(注:2016年起,衛福部允許危急、國內已無其他治療方式的患者,可在安全無虞前提下,讓醫師以「附屬治療計劃」向衛福部申請尚未覈准上市的試驗用藥或治療方式)的病患,纔能有條件使用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對與日俱增的癌症病患需求實在緩不濟急。部分癌症病友誤信大打免疫細胞療法旗號偏方、診所和生技公司的技術,或聽信醫療仲介推銷,花大錢烏克蘭、日本打幹細胞,反而延誤病情,卻又求助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