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傻快”式加速體驗 ID.4 CROZZ開着夠舒心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3日報道 長久以來,提到大衆龐大族譜中的任何一款車型,總會習慣性冠上標準化、沉悶、缺乏亮眼設計,駕駛一成不變,穩如老狗的印象

ID.4 CROZZ19.99~27.99萬(參考成交價)

作爲傳統燃油車領域一哥,大衆在新能源這條賽道上找到了自身定位,最大不同就是開起來完全不會有“特斯拉們”往往強調性能而隨時能夠釋放“傻快傻快”的加速感,這部ID.4 CROZZ(參數丨圖片)流暢舒適的駕駛感受像極了油車,而這體現的是背後開發團隊完全不同的產品理念。

大衆開始正經玩電也能成爲行家裡手,MEB平臺中國的首款車型的一汽-大衆ID.4 CROZZ車型究竟能不能打。本站汽車拿到一部Pro版本的一汽-大衆ID.4 CROZZ試駕車,進行了爲期一週深度體驗,今天就來展開聊聊。

●MEB能讓ID.4 CROZZ有了更大程度自由發揮的餘地

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打破了發動機、傳動機構底盤機械部件的桎梏,車身結構會有更大發揮空間。中國市場在電動車到來前已經被“教育”過SUV的種種好處,爲此ID.4 CROZZ依然選擇了近似於傳統SUV的空間佈置

但在造型設計上,也顯著向着流線型進發,巨大傾角的前風擋,低矮的車頂換來的是更好的高速行駛風阻表現,對於電動車高速行駛能耗高而言是積極的、必要的。

代表未來的大衆ID.家族燈光是突破性的重磅設計,車頭中央融入了貫穿式的LED光帶以及可發光品牌LOGO。大衆懂得將光作爲電動車上拉滿科技感的第一設計元素,當夜幕來臨時,靠近車輛,自發點亮後的車燈光帶+發光LOGO着實能讓路人感到科技產品的滿滿B格。

這種崇尚“生命感”的設計,能將車輛與人的情感進行互聯,科技應該是有溫度,不該是冰冷的。

半封閉形態的神奇門把手,小小的細節也能體現出大衆作爲老江湖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可彈出的隱藏式門把手手感不佳、在北方冬季容易結霜凍住。對於幾十年造車經驗的大衆而言,理所因當會比新勢力們更在意用戶長久使用的安新體驗,在傳統門把手的基礎上做了嵌入式處理,擁有整潔未來感設計的同時還能夠保證“開啓車門”這一每日都要經歷的握手環節的操作體驗。

這裡還有一處小思緒體現傳統車廠對於安全冗餘的設計思路,ID.4 CROZZ的車門是電控式,但以超過尋常力度是可以在機械層面上拉起門把手,在突發特殊情況下能夠強制開啓車門。

雙色車身,平滑的車頂線條一直延伸至尾部,與後車窗上部的擾流板連接,呈現出飄逸的流線造型。過往對大衆保守又束手束腳設計的指責,在ID.家族身上並不適用了。

●科技味的大衆ID.

來到車內,是柔順線條帶來的親和感,是工整規矩的做工帶來的信賴感,沒有炫技,也沒有浮誇之風。大衆近期宣傳的“數字化”概念也被引入到MEB平臺內。

爲此便有了5.3寸i-ID多功能顯示+12寸中央大屏,以及位於方向盤後方2點位置的旋轉式換擋撥杆,這是大衆ID.家族的全新駕駛操作平臺。車機加入了符合新時代特徵的手勢感應,以及滑動觸摸區域,花點時間熟悉後,在行車時的操作能夠更順暢些。

何謂數字化?按照大衆的理解,是革新的技術架構,是呈現在用戶面前更具數字時代感的炫酷動畫界面。雖然車機卡頓成家常便飯,但對顯示界面的圖示化處理還是很貼心,對於對車輛功能不甚瞭解的新手而言,比起文字功能更通俗易懂。

車機卡頓是讓所有體驗者抓耳撓腮的環節,另一項則是兩個按鍵的門窗控制,後窗控制需要兩步,1觸摸REAR,2開始調節後窗,這在行駛中完全是分心和反人類的操作,實在搞不懂。

●關於後輪鼓剎

大衆所有MEB平臺車型,後輪都會裝備“低端代表”鼓剎,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鼓剎屬於上個時代的產物,是降低成本的奸商行徑。

但,稍有理性分析能力的同學都知道事情沒有表面看着如此膚淺,一切結論都要以科學測試結果達成說服力。

ID.系列電動車與大多數原生電動車一樣,側重於後驅,自然動能回收機構也是安置在後橋。後輪在非極端情況下,例如輕踩剎車,前制動工作,此時後剎車完全可以標定爲不工作,後輪反拖電機從而產生制動力,所以日常駕駛應用到後輪制動系統的制動力請求並不高,故此後輪選擇了鼓式剎車方案。

●超大後排,豐富的實用空間

內飾設計來上,體現出大衆作爲擁有豐富造車經驗老廠在空間佈置上的老練。沒有變速箱機構,前排座位中間的空間佈置變得靈活起來,中央扶手箱的內部空間特別大,置物臺做出了功能分區,無線充電、杯架、儲物格依次排列,在放置完各類物件之後,兩側隔板一合,中控附近又變得格外整潔,實用又不影響整體美觀度。

●ADAS高級駕駛輔助體驗

提及電動車,是少不了智能化自動化的話題,自然少不了智能化。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360度環視、全速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等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ID.4 CROZZ均有所配備。

ID.4 CROZZ只能說達到了主流以上的水準,並沒有獨到的技術優勢,彎道中能夠保持車道行駛,但不可長時間託管方向盤,雙手離開方向盤約20秒,就會被髮出警告,若駕駛者不聽不從,ADAS系統會自行退出以示抗議。

在高配車型上會多出一塊近似於最新款奔馳S級的AR-HUD,也就是增強現實HUD,相比傳統HUD擡頭近景顯示,多出一個能夠投射到10米左右視線外的遠景信息,包括自適應巡航在內的ADAS駕駛輔助、導航箭頭轉向等等。如此一來,遠場+近場兩塊HUD信息能夠更清晰全面地引導駕駛員前行。

●油車一般的駕駛感,有性能無壓力

或許在大衆看來,成爲一部ID.4,首先是一部大衆車,本質上必須是一輛好開並實用的家用車,這包含的不僅僅是性能上的表現,更多是行駛中乘坐舒適性,和大衆車型擅長髮揮的高級感體驗,這些是大衆之所以成爲最懂中國用戶、建立德系車底盤好、用料足的關鍵。

性能上,除了頂配四驅外,其餘ID.4 CROZZ全部搭載後置永磁同步電機,和新勢力們相比,大衆在數據上並不搶眼,150kW功率和310N·m扭矩僅僅和大衆330TSI 2.0T低功率發動機相當,動力水平也體現在0-100km/h加速用時約8.x秒之上。

但憑藉電機零起特性,ID.4 CROZZ在日常駕駛中給人輕鬆舒適質感,而在動力請求下又能夠給到爽快迅捷的動力回饋。初段的ID.4 CROZZ加速踏板是不過於敏感的,簡單說就是很易控,即便是運動模式下也不會亢奮到一觸即發的失控感。

動力以一種被馴服、循序漸進的方式涌現出來,車度的提升帶了些潤物細無聲的意韻。加速踏板動力集中在前中段,一旦動力被釋放開來,再深踩是無法獲得更強的動力釋放。

一句話概括,ID.4 CROZZ動力調校就是滿足日常駕駛的舒適性,電動機是有力但又不過與生猛粗魯,收放自如不會給你加速眩暈感,它找到了動力和舒適的平衡點,談不上動力過剩,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無疑是合適理性的。

熱身過後,我嘗試與ID.4 CROZZ建立更緊密的駕駛協同感,我才發覺早前是低估了ID.系列的駕駛性。

車頭很聽話,前後軸50:50的配重在彎道中呈現出一種中性易控的調性,平衡感很好,且重心擺移的幅度並不誇張。

這也是因爲電動車的電池壓在車底中央,整部車的重心被“壓低”,但難點是大衆懂得用強健的底盤懸掛系統化解掉超過2噸的車身帶來的慣性,激烈駕駛中車身的晃動幅度並不誇張。

駕駛帶來的驚喜之餘,這部車還是非常適合愜意巡航,長時間駕駛的。厚實的底盤帶來了超越同價位的NVH表現,20來萬的燃油車在隔音濾震層面上也沒辦法和它相比。下車後仔細看看才發現奧秘,前輪235/50 R20、後輪爲255/45 R20,選用固特異御乘系列舒適靜音胎,相對厚實的胎壁,和花紋特別爲降低行駛胎噪顯現出功力。

所以在駕駛性能上,ID.4 CROZZ更注重舒適實用性,做到了超越同級別的高級感駕駛特性,是非常適合居家出行的一部純電SUV。

續航不玩虛的

續航層面上,ID.4 CROZZ給人最大的感悟是儀表顯示的剩餘續航里程是可信的,ID.4 CROZZ PRO車款作爲主力車型,搭載了一塊NCM 532的83.4kWh電池組,NEDC綜合續航555km,真實感受是數據基本沒有水分,行車電腦會根據早前行駛工況計算出真實續航里程,這種真實可信的數據反饋,在電動車領域實屬難得。

另外,北方用戶還可以選裝熱泵空調,在冬季會有更高的制熱效率,增加行駛距離。

ID.4 CROZZ補充上單踏板邏輯,鬆開加速踏板車輛可以像燃油車一樣滑行,CRBS功能在踩下制動踏板後,先讓能量回收系統滿格運轉後纔會啓動機械剎車,最大限度上保證能量無效損耗。想在滑行中降低車速回收動能的辦法是通過旋轉單獨的B擋(動能回收),切換邏輯和以往大衆車掛S擋是一樣的,向D擋位置再擰一次即可啓動,減速的力度適中,不會完全喪失滑行漸進減速的過程。

●結語

ID.4是來搶誰的市場份額的?顯然第一目標是特斯拉Model Y,但這只是從空間尺寸層面上來講,它們都比轎車有着更靈活實用的空間。但大衆不同於新勢力強調智能車聯網、自動駕駛的打法,而是以人們最熟悉的造車方式,對中國家庭的深度理解,製造出一部更貼合普通用戶真實用車場景,甚至不需要讓燃油車用戶改變駕駛習慣、用車習慣的電動車來。

更重要的是,大衆MEB已經落地生根,如今第二彈ID.6家族也蓄勢待發,想必是成爲最受市場歡迎,最被用戶認可的傳統品牌電動車產品已無懸念。

19.99~27.99萬(參考成交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