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經濟強運吉兆 謝金河:若無臺灣、中國出口恐受很大影響

金河認爲今年1月電子零組件出口大增,可以連結到臺積電寫下單月營收史上次高紀錄。(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股牛年開始連漲2天,頗有春暖氣息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爲臺灣經濟強運第一個好預兆是今年1月出口創史上新高,他另外強調出口品項中中國雖是臺灣最大宗電子零組件目的地,但反過來說,沒有臺灣,中國出口恐受很大影響,「兩岸貿易應該說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謝金河昨(17)日在臉書發文,題爲《臺灣經濟強運的第一個好預兆!》,指出今年1月臺灣出口額達342.7億美元是史上新高,在新臺幣升破28元關卡貨櫃缺櫃壓力下達成,對照去年1月250.7億美元、2月253.8億美元,「今年等於是撐竿跳,從出口連結到上市公司營收,也讓資本市場基本面更有着力點。」

分析出口內容,電子零組件從去年12月127.6億美元拉昇至132.9億美元,升幅顯著,也連結到臺積電元月營收1267.49億元創歷史次高;聯發科353.33億元也可圈可點。半導體成長4成,被動元件電阻電容成長110%,國巨營收跳升至80億元;資通訊產業45.8億元,成長40%;最難得的是最常喊救命機械產業出口26.71億元,成長33.4%,這當中檢測設備出口成長69.1%,這是受臺幣升值影響最大的產業,也交出好成績

謝金河指出,從這張出口成績單來看,今年電子產業仍然十分旺盛,也提供股價上漲基本面。如果今年出口能從這個數字出發,那麼今年臺灣經濟表現一定會更耀眼。去年全年出口3453億美元,今年說不定有挑戰4000億美元的機會

最後他提到日前曾成爲爭論焦點的兩岸貿易依存問題,寫到:「去年中國公佈臺灣出口到中港金額是2006.64億美元,與臺灣公佈出口到中港的1514.52億美元,有相當大的落差,這也許是統計上的弔詭,不過,臺灣出口到中國最大宗是以半導體爲主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中國佔臺灣出口比重43.8%,比率相當高,但中國進口的是電子零組件,如果沒有臺灣,中國的出口恐怕會受到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