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韓這2家慘況!謝金河警告臺灣:1產業被大陸搶走爆災難

謝金河警告,臺灣半導體產業一旦遭大陸突圍,將是臺灣的災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方透過制裁華爲、中芯,意圖打壓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美媒日前報導,大陸爲提高半導體自給自足的目標,預計在2024年之前,興建31座大型晶圓廠並投入量產。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近年大陸挾舉國之力,扶植出來的產業,已對市場造成巨大破壞力,南韓三星、LGD的面板已出局,臺灣面板雙虎苟延殘喘,他示警,臺灣下一個要當心的是半導體產業,中國大陸以舉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一旦突圍,那將是臺灣的災難!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大陸在興建新晶圓廠的腳步領先全球,主要爲拉高半導體自給自足的目標加速邁進,在全力衝刺成熟製程之下,最終可讓更多買家依賴大陸的基本款晶片。

報導稱,北京政府藉由全面發展成熟製程,引領大陸成爲成熟製程晶片重要供應市場,未來更多廠商也不得不向大陸採購晶片。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今年景氣降溫,中國的企業面對滿坑滿谷的庫存壓力,殺價聲四起,力成科技董座蔡篤恭說,「所有單靠中國的公司都很慘,指的正是這個現象。」

把這個現象再拉大一點來看,謝金河認爲,所有產業,甚至國家都必須面對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德國的天然氣、臺灣的石斑魚都是今年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俄羅斯在7月12日宣佈北溪一號進入歲修10天,這是技術性的歲修,22日俄羅斯宣佈原日產1.73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出口到德國,減供到3300萬立方米,德國及很多歐洲國家已開始擔心俄羅斯可能隨時會「斷氣」,這是單押一個市場的風險。

他提到,臺灣的印刷電路板、筆記型電腦和個人電腦等組裝產業在中國生產比重相當高,也有不少IC設計廠商幾乎單押中國市場,這些孤軍深入,單押中國的企業,投資人要十分小心。

謝金河分析,這些年中國大陸挾舉國之力,以補貼手段扶植出來的產業,已對市場造成巨大破壞力,像京東方的面板得到國家補貼可能比獲利還多,導致南韓三星、LGD的面板已被夾殺出局,臺灣面板雙虎只能苟延殘喘。最慘的是三星手機,過去在中國市場市佔率一度超過30%,現在降到1%,南韓經濟這些年表現不好,其實都是來自中國的殺戮。

他最後示警,臺灣下一個要非常留心的是半導體產業,中國以舉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一旦突圍,那將是臺灣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