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Google Timelapse縮時攝影更新,探索臺灣發展軌跡
Google針對Timelapse縮時攝影服務發佈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更新,除了新增4年圖資,透過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的合成技術,自1984年至2016年期間的全球地貌變化現均可盡收眼底。包括臺灣在內的全球使用者即日起便可透過這個新功能聚焦各地,親眼見證地球32年來的「真」面目。
綜觀全臺,不管是都會區、或是其他人口較少的縣市,Google Timelapse都能看出城市發展的變化。舉例而言,臺北和臺中的共同點都是高度城市化、基礎建設增加,其中大臺北地區西半部的開發尤其顯著,而臺中地區的綠地在都會化的進程中有減少的情形。高雄多年來填海造地的成果在縮時攝影中可一覽無遺。使用者只需要進入Google Timelapse網站,並在左上角的搜尋欄位輸入想要探索的城市、地區,便可立即看到該地過去32年來的逐步改變。
Google自2013年從地球(Google Earth)服務衍生出具有互動性的 Timelapse縮時攝影服務,讓使用者親眼印證人類積年累月在地球上所留下的結果。除了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河退縮、杜拜叢生的人工島以及南極的冰川運動外,還忠實記錄全球各地城市化對環境的衝擊。
針對本次更新,則由Landsat全球存檔整合計劃(Landsat Global Archive Consolidation Program)以及Landsat8與Sentinel-2兩顆新衛星分別加入以前和現在所需的圖資。而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創意實驗室的時光機器技術,讓使用者以「放大」或「移動」功能觀看時更加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