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疫情影響持續 數位化與遠距醫療題材備受關注

Medical Device Forum 2020-醫材藍海論壇今日舉行,全球疫情尚未結束,各國將醫療資源重在防疫和對急重症的治療,使部分非防疫相關亦非急重症的專科醫材業績受到影響連帶市值成長受限。然而IVD檢測遠距醫療相關醫材公司在疫情下受到投資人關注,市值水漲船高。

據PwC近期發佈調查報告顯示,2017至2021年全球醫材市場每年平均成長率6%,預期2021年全球醫材市場將達到4625億美金,美國佔全球醫材市場比例48%,爲最大的醫材市場。其次爲歐盟(23%)及亞太(21%),而中東非洲等其他地區佔比8%,亞洲地區人口數衆多,加上中產階級比例增加,醫材市場規模年成長率上看9%,爲最具潛力的市場,其次則爲中東與非洲等新興市場(7%)。相對而言,歐美等地區市場成長率較爲平緩(5-6%)。

2020年第三季發生年度最大的兩件醫材產業併購案,分別爲美國遠距醫療平臺Teladoc以185億美金併購遠距血糖管理公司Livongo;及德國科技巨頭西門子以164億美金併購癌症放射治療公司Varian。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醫產業負責人周筱姿表示,兩大併購案說明COVID-19疫情挑戰既有的醫材產業商業模式,促使業者須透過併購結盟加速數位化和技術創新性,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觀察2020年前三季全球較爲大型的創投(VC)募資和IPO上市募資等,發現IVD檢測、微創手術心導管手術等高技術門檻的醫材募資熱度提升。

周筱姿指出,資通訊(ICT)融入醫材,可推動產品創新並取得競爭優勢。以美商亞培(Abbott)爲例,研發COVID-19快篩連結智慧App,自動將陰性檢測電子憑證上傳疾病管制單位、交通與出入境機關資料庫,不用花時間等待報告或再出入醫院,強化防疫效益。而臺灣愛因斯坦(Deep01),則以AI幫助以CT影像診斷腦溢血,加速後續治療和轉送不同病房流程,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另一方面,5G通訊將爲醫療體系帶來新變革,由於5G具有傳輸時間短、流量大;同時並能達到比4G和Wi-Fi更佳的資料完整性、更高的能源效率,適合用在分秒必爭的急診外傷醫療和急性傳染病照護;以及依賴影像品質皮膚科、CT/MRI等影像診斷。

數位科技幫助業者由醫材本業延伸,結盟醫療機構生技醫藥、保險機構、科技業者等,打造互惠共融數位健康生態系。臺灣具有發展數位健康的優勢,主系具備臨牀醫學技術能量硬體制造能力獨步全球、以及良好的基礎科學研究能量。加上臺灣ICT科技大廠以及主要電信業者皆已佈局醫療照護產業,期待在跨業結盟之下產生創新產品及商業模式,嘉惠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