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掩飾不了治國無能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中華民族歷史中,辭藻最優美的應可算是興起於國勢積弱不振的南北朝時的駢文,華而不實,因辭害意。因爲越是無法成事,才越會用美麗的詞彙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試問,向來以文青自居的綠營,2012年敗選後,不是還以「您可以哭泣,但不要泄氣,您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席捲年輕人嗎?但面對臺灣種種需求和危機,爲什麼始終無知、無爲、無能、無感?爲什麼基礎建設始終付諸闕如?爲什麼始終政治掛帥、製造對立?缺電危機,以「用愛發電」解決問題了嗎?以「今日香港,明日臺灣」訴求抗中保臺,就能保護臺灣了嗎?

行政院主計總處居然無視萬物齊漲、通膨面臨失控的現狀,一再以亮麗數字誤導民衆、展現政績。理論上,政府調查全民情況所公佈的數字,應該是讓大家心有慼慼焉,理解數字背後代表的真正涵義與趨勢。但當民衆爲通膨所苦,主計總處除了矢口否認有通膨問題,化解之道竟是不斷釋放全臺平均年所得屢創新高的利多;未滿30歲平均年所得已高達51.98萬元等訊息,扭曲民衆對低薪衝擊的憂慮與抨擊。

也導致一時之間,民衆感到十分疑惑,去年未滿30歲年輕人平均月薪真有4.33萬元嗎?今年全體國人平均月收入真高達5.61萬元嗎?莫非自己竟是拉低所得的歷史罪人!原來也才知道,原來民進黨執政,普羅大衆都成了破壞現狀、拉低平均的賤民?讓臺灣無法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還記得蘇揆常用「有政府,會做事」當口號,也記得勞動基金有些許盈利,蘇揆團隊就立馬作哏圖,誇口「政府剛剛幫你賺了1萬元」。但令人詫異的是,當國安基金從今年7月13日入場,季報從第二季「賸」3700多萬到第三季「短絀」7億7800多萬,蘇揆團隊就突然噤聲,只輕聲細語道「投資不能看一時」?

這隻證明,再怎麼吸睛、洗腦的話術,只要用久了,也會被民衆看破手腳。也難怪蘇揆團隊及綠營官員近來表示臺灣GDP超過日韓云云,雖然側翼網軍不斷吹噓,但看來民衆已不再有感!

畢竟日本一向是臺灣民衆出國的首選,臺灣民衆的生活水準是否超過日本,衆所皆知。綠營官員難道真的不知道,現階段臺灣的GDP之所以超過日韓,是因爲臺幣貶值幅度不如日、韓嚴重?生活優渥與否和是否比得上日韓,大家應該心裡有數吧!

再想想,當「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政府在選舉獲勝剎那告訴我們:「我們不會因爲選舉而分裂,而是因爲民主而團結」,告訴大家要因民主而團結;但現在可能選輸時,卻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選得不理想,那想一想國際間會怎麼樣解讀呢?」並宣稱可決定「國際會不會持續更有力地支持臺灣。」似乎不支持民進黨,就等於不支持國家繼續向前邁進?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

「吟罷江山氣不靈,萬千種話一燈青!」讀了綠營這麼多美麗言辭,真有那種蒼涼孤寂、無力振奮之感!畢竟美麗的辭藻,動人的言語,雖能一時扣人心絃、掩蓋真相、感人肺腑,但真相終會浮現。怕的是爲時已晚,欲救乏力吧!(作者爲立委、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