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本》重啓戶外“團建” 老牌綜藝的野心是什麼?

封面新聞記者 陳穎

快樂和夏天如約而至,從5月22日開始,《快樂大本營》將推出連續4期的全新戶外季,這也是“快樂家族”時隔17年後首次開啓戶外錄製。

近日,《快樂大本營》戶外策劃總導演冉琪、導演組長甘億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爲了能給一代又一代的觀衆新鮮感陪伴感,《快樂大本營》一直努力創新。

對方還透露此次從棚內走到戶外,節目組也是風裡來雨裡去,“同樣的策劃需要做陰天晴天、雨天、暴雨天四種方案,我們錄製的時候天晴,錄完了又是雷暴,謝謝老天厚待我們。”

打破壁壘

未來還將和更多綜藝IP聯動

在綜藝市場更新迭代的當下,作爲王牌老綜藝《快樂大本營》也迎來不少新的變化。

主持人陣容方面,張雨綺、丁程鑫加盟,利用當紅藝人明星效應反哺到節目本身,從內容話題到社會關注都帶來了不少的驚喜。

與此同時,內容上也嘗試創新,時隔17年之久再次選擇戶外錄製的方式,聯動慢綜藝《嚮往的生活》開啓一場“走出去”的團建之旅。

《快樂大本營》導演甘億在採訪中談到此次內容創新表示,未來希望和更多的綜藝IP聯動,在下一季可能會和《密室大逃脫》《明星大偵探》《奇葩說》《吐槽大會》等有進一步的合作。

打破棚內錄製的壁壘,全新戶外特別季首站選擇來到了常德桃花源白鱗洲。何老師充當嚮導的角色,帶着張雨綺、李維嘉吳昕、杜海濤和明星好友宋茜高偉光林一馬伯騫宋亞軒劉耀文利路修集體團建度假。

在冉琪談到利路修在節目中的表現稱:“利老師接到我們邀請的時候非常開心,覺得是可以真正的度假,結果發現自己是離開了一個島又上一個島。”

“讓快本在電視播出時段擁有受衆和話題,是我們的主要課題”,甘億說。節目組善於抓住熱點製造話題,敏銳捕捉觀衆嗨點,也是讓《快樂大本營》成爲經典老牌綜藝的秘籍之一。

嘗試突破

“不是因爲夠紅才能上節目”

24歲,正好能形容人“風華正茂”的年紀,但卻很難將其作爲一檔國民綜藝的年齡評判標準。

《快樂大本營》之所以夠經典,除了時間沉澱下來的口碑,更因爲其與時俱進、敢於同年輕力量博弈的精神。

近年來,國內棚內遊戲競技娛樂綜藝層出不窮,其中不乏流量頗多、噱頭給足的新生作品。與其說這些綜藝是《快樂大本營》的同類競品,不如說是促進迭代的“催化劑”。

談及“走出去”系列,甘億坦言這是一次考量已久的形式變革。無論是引進張雨綺、丁程鑫作爲代班主持人,還是“走出去”幾期和其他綜藝的“夢幻聯動”,都是目前嘗試並且希望將來有更多突破的方向。

有人曾經說,“快樂大本營是當紅藝人的鍊金石,只有夠紅才能上快本”。對此,導演表示“以前因爲沒有這麼多熱搜和公衆號,快本私下總結髮現的寶藏素人通過上節目就變成了日後的‘頂流’。不是因爲夠紅才能上節目,而是《快樂大本營》和藝人在互相成就。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能有一檔綜藝,主動搭起了觀衆和藝人間的橋樑,每週末向觀衆輸出笑點、傳遞正能量,同時又能反饋給節目錄制的嘉賓鏡頭曝光和作品宣傳,這未嘗不是一種良性的娛樂生態循環。”

改革升級

最大挑戰是“平衡廣譜性和流行感”

內容上的大衆性和敢創新,讓《快樂大本營》從1997年開播至今都能在年輕人的心中佔據頂流綜藝的位置。

在冉琪看來:“我們團隊的共識一直都覺得最大的挑戰是創新,是如何能給與一代又一代的觀衆新鮮感和陪伴感,我們現在努力做的就是多創造更多經典”,甘億也補充到,《快樂大本營》最大的挑戰就是“平衡廣譜性和流行感”。

與此同時,對於湖南衛視來說,“堅持創新引領,促進品牌體質升級”是今年的重頭戲。放在內容產業上,《快樂大本營》作爲臺裡的王牌綜藝,今年的改革升級也與湖南衛視的步伐緊密一致。

據瞭解,《快樂大本營》的創始人之一——宋點也是湖南衛視新上任的衛視頻道黨委書記、總監。談及這位前輩,甘億表示“點哥一直教我們,突破自己想象天花板,想象的鐘擺要盪到最高的地方。”對方表示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創新,是我們一直都需要反覆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