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量國際創辦人兼執行長李鴻基策略結盟 強化股權顧問服務

寬量國際(QIC)創辦人執行長李鴻基。圖/李娟萍

寬量國際(QIC)深耕臺灣中小型股資本市場九年,除每年定期舉辦QIC Taiwan CEO Week,爲客戶機構法人搭起溝通橋樑外,最近又與全球最大投票代理徵集及公司治理顧問公司Georgeson簽署策略聯盟合作服務功能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寬量國際於2012年成立,該公司是臺灣第一家以提升股權價值爲目標的獨立金融顧問機構,創辦人兼執行長李鴻基爲前元大證券總經理,以其專業的顧問團隊綿密網絡關係,提供企業資本市場客製化解決方案,並提供購併、股權投資、法人公關諮詢,以及證券市場相關研究等多元且優質的資本市場相關服務。

李鴻基認爲,隨着外資臺股持股比重的增加,臺股加權指數持續攀升至歷史高位,與國際投資人溝通,已成爲上市櫃公司經營層必修的課程

他說,機構法人的投資決策及投票決策,往往是兩個不同體系,加上ESG浪潮來襲,機構法人在投資時,多參照公司治理、永續經營、環境保護標準,審視其潛在投資標的。

而機構法人對於已投資標的,也會希望公司在氣候變化和人力資本管理問題上,持續有所改善,進而在股東會上,決定對公司董事會及經營層的支持度,因此,他認爲,上市櫃企業更應學習最佳範本,以在資本市場中脫穎而出。

寬量國際與Georgeson合作,將強化該公司對臺灣上市櫃公司股權相關顧問服務的能力,Georgeson是一家成立於1935年的公司,專注於投票代理徵集、策略性股東溝通、公司治理分析、投票預測,以及對投資人持股和投票行爲研究的服務,在國際資本市場享有盛名。

彭博社2020年Global Activism行業排名中,Georgeson被選爲亞洲歐洲第一的投票代理徵集顧問公司。李鴻基將與Georgeson的策略聯盟,定位爲「如虎添翼」。

除了強化公司治理、企業永續經營之外,李鴻基認爲,上市櫃公司也要學習「築高牆」,以鞏固經營權。Georgeson的專業,可以爲臺灣企業提供國際企業範本及預測機構法人的思維

臺灣老闆向來將經營權之爭,視爲股代業務,以致於臨時抱佛腳,打電話向法人要票支持,但機構法人的委託書徵求,從來不是靠打電話而來,每一家法人都有其既定的行爲準則,並且是遵循這些準則決定是否支持經營層。

李鴻基建議,公司經營層想要尋求多數決的支持,應先思考如何把公司治理做好,多跟股東溝通,並將其經營計劃,公開對外進行核心論述,纔是掌握外資股東支持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