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豐/同婚=少子=人口老化?邏輯數學有問題

臺灣最大且最嚴重的誤解,就是認定高齡化是少子化所造成的,結果政府拚命鼓勵生育,成了頭痛醫腳。(圖/記者李毓康)

文/藍弋豐

大法官釋憲,訂出2年期限,解決了臺灣同性婚姻的法律問題,或許也同時解決了政治問題,不過,還是有人提出其他疑問:「同性婚姻不會生子,那是否會造成少子化,使得臺灣人口老化加劇?」

的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爲竟有如此多人這麼想,而這也凸顯我國的基礎邏輯數學教育遭遇嚴重困境。邏輯與數學不僅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也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在此,就先來解答這兩道課題。

第一題:同婚合法化會造成少子化的邏輯問題

同性婚姻不生子,異性婚姻纔可能生子,所以同性婚姻合法化會造成臺灣少子化?這個想法有基本邏輯上的錯誤,因爲同性戀不結婚也一樣不會生子,除非能逼同性戀進入異性婚姻,又逼他們產子,若是幹了這事兒,基本上這不是「同婚合法化與否」的問題,而是「危害人權與否」問題,因爲這不只迫害同性戀朋友,那個與之結婚的異性戀者又該怎麼辦?(雖兩個不同性別的同性戀者被逼婚的機率極少,因爲同性戀佔所有人口比例僅約3%,所以此狀況暫不列入討論)

聰明的你,看到這邊應該也已經想到:那另一半的異性戀者若沒有跟同性戀者結婚,而是與異性戀結婚,也一樣可以產子。所以,這個問題變成要統計「到底同異婚姻產子較多」,還是「異異婚姻產子較多」,但很不幸的,同異婚姻表示沒有出櫃,所以無法統計。幸好,我們其實不大需要做這個統計,因爲同性戀者占人口比例實在很少,而同性戀之中,又大多數並不結婚。

以美國來說,同婚只佔約1%的人口比例,以最早同婚合法化的荷蘭來說,有410萬對異性婚姻夫妻,但只有5.5萬對同性婚姻,約佔1.3%。也就是說,不管是較爲敵視同性戀者的美國社會,還是開放擁抱同性婚姻的荷蘭社會,同性婚姻都只佔約1%而已。

究竟這1%的人到底要不要小孩,對總出生率又有什麼影響?我想,這個論點從上述來看已經可略。

第二題: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數學問題

臺灣面對高齡化,最大且最嚴重的誤解,就是認定高齡化是少子化所造成的,結果政府拚命鼓勵生育,事實上這根本就誤診、誤醫

高齡化真正的原因,是戰後有一大羣人呱呱墜地,這羣人在全世界統稱爲「戰後嬰兒潮」,他們的人數比他們的父母世代大增,這是全世界人口學上的常識;另一方面,由於醫療與公共衛生的發達,「戰後嬰兒潮」平均來說也比他們的父母世代更長壽

當這一大羣人都活到壯年,國家壯年人口充沛;而他們的父母輩則來到老年,人數少、死得早,若以此計算撫養比,當然低到不行。很不幸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當「戰後嬰兒潮」世代漸漸年老,加上醫療發達、愈來愈長壽,於是老年人口爆炸,無論生不生小孩,其實都無力迴天。

▲還沒改善扶老比,卻要壓力極大的青壯年生育,無疑是把他們逼上絕路。(圖/記者姜國輝

不如我們把狀況過度簡化來計算,好讓大家都能一目瞭然。

假設有2個戰前家庭,戰後兩家都生了4個小孩,彼此聯姻成爲4對夫妻,而這4對夫妻則遵照政府當年「兩個恰恰好」的家庭計劃各生了2子:→戰後嬰兒潮父母世代:4人,平均壽命70歲,25歲生子,假設分別活到55、65、75、85歲→戰後嬰兒潮世代:8人,假設平均壽命90歲,25歲生子,假設分別活到55、65、75、85、95、105、115、125歲→戰後嬰兒潮子女世代:8人,假設30歲生子

當戰後嬰兒潮來到55歲,他們的父母世代到了80歲時已有3人過世,剩下1人,於是8個人只要扶養1個人,扶養比1:8,看起來非常輕鬆;但是當「戰後嬰兒潮」的自己也來到了80歲,8個人之中只有3人過世,還有5人,那麼老人數量比起25年前便從1變成5。

若要維持同樣的1:8扶養比,「戰後嬰兒潮」世代總計得有40個子孫來扶養,扣掉8個子女,還需要32個孫子,所以若要靠生育來維持扶養比,「戰後嬰兒潮」的子女世代,平均每對夫妻得生出8個小孩。這個比例用膝蓋想也知道不可能,因爲還沒改善「扶老比」之前,「扶幼比」就會先爆炸,人口也會爆炸,家庭與國家都會破產。所以不管是否少子化,靠生小孩根本無法彌補「戰後嬰兒潮」邁入老年所帶來的高齡化問題。

事實上,少子化反而是高齡化的緩衝,因爲家庭負擔不只有扶老,還有扶幼,少養兩個小孩,就能多出餘力扶養更多老人。若明知「扶老比」急遽惡化,卻還要壓力爆鍋的青壯世代生育小孩,那無異是把他們逼上絕路。少子化是必然,也是必須。

真正解方,就是減少老年人口,而減少老人的其中一個方式,在於提倡善終,例如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不願拖着病痛度過餘生,請願要求安樂死合法化,更自願擔任安樂死的首例,卻遭政府冷處理,也無法引起社會廣泛迴響。這也看得出國人面對高齡化議題時,不願討論安樂死,只想從少子化着墨,這實在是頭痛醫腳。

另一個辦法,就是改變老人的定義。過去65歲以上即定義爲老人,不過隨着醫療、公衛、營養等方面的進步,人類健康狀況比起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總統蔡英文,雖已經60歲,但我們還管叫她「小英」。既然人類現在能活更長、活更健康,那老人的定義恐怕也要改寫,例如延後到70歲,自然統計上老年人口就會少了許多;若延到70歲才退休,自然退休支出壓力也能緩解。

無論如何,這都跟同婚與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基本邏輯與數學教育不足,造成傷害甚大。科技部想發展人工智慧,卻缺乏邏輯與數學人才,如此欲發展演算法就會遇到困境。但,這遠不僅是產業發展將受到影響,當社會把心力都放在討論假議題上,卻忽視真正重要的議題,一直原地踏步,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可別國卻日行千里,這又如何會有競爭力?

好文推薦

藍弋豐/房思琪與拿破崙的埃及情人

藍弋豐/大哥是對的!大賽局下的習老二哲學

藍弋豐/年輕人該學習黃花崗精神?先複習歷史吧!

藍弋豐/羅根不只在電影裡,也在臺灣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藍弋豐,臺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