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孩子,最好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退出,否則對娃的成長不利

李玫瑾老師在做客《圓桌派》時談道:我們很多家長,總是在該管孩子時不管,不該管或管不了時,又開始來管。

文文爸很是贊同這句話,表姐家的孩子,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她家兒子是二胎,家裡的老人都比較寵愛他,表姐兩口子又比較忙,迫於二胎的壓力,兒子出生後就留在了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

開頭幾年,表姐特別自由,總是炫耀帶娃省心,生了二娃之後,並沒有影響她跟姐夫的工作和生活,只需要每個月打錢就行。

可前段時間的聚會,表姐卻一改往日的炫耀口氣,一臉愁容的抱怨道:兒子跟自己一點都不親,平時連媽媽都不願意喊,只有要錢、需要買東西時才叫爸媽,還養成了不少壞習慣。

跟表姐聊天中得知,孩子奶奶很是溺愛,明明都是已經5歲的孩子了,還是衣來張口、飯來伸手,頓頓都要奶奶喂,不喂就不吃。只要稍有不順心,孩子就會撒潑打滾,有時還會動手打奶奶。

在幼兒園也是一樣,表姐經常性的收到老師的“投訴”信息,不是把這個同學臉抓傷了,就是把那個同學推倒了。每當表姐要教育孩子時,孩子就開始倒地鬼哭狼嚎,奶奶見狀心疼不已,就攔着不讓教育。

小外甥出生這5年來,表姐兩口子爲了掙錢,很少陪伴兒子,完全交由老人照顧、教育,導致孩子被寵壞了,這讓表姐十分後悔。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家長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沒有給他立規矩,孩子就可能“沒規矩”。

由此可見,家有老人帶娃的,在孩子3-6歲這個年齡段,從教育角度來說,要適當的退出。否則,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跟行爲習慣的形成。

01

老人不退出孩子的教育,帶來的危害遠不止以下幾點:

①父母錯過孩子的成長,親子關係疏遠

2歲前是培養孩子跟父母依戀關係的關鍵期,若父母不陪伴孩子成長,一是可能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跟父母不親;二是老人帶娃,會特別溺愛孩子,他們會無條件地縱容孩子,一步步淪爲“熊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陪伴是很重要的親情投入,孩子對父母的親近及認同,不僅是靠血緣,還得靠情感與時間的積累。簡而言之,就是需要父母的陪伴。

如果父母對孩子缺少陪伴,不僅親子關係疏遠、有隔閡,也會對娃的成長教育不利。

②老人溺愛孩子,娃自理能力差

就拿小外甥來說,5歲了還要奶奶餵飯,據說在老家,經常性地吃一頓飯要2小時,孩子在前面跑,老人端着一碗飯在後面追,看着就心累。

在奶奶的寵溺之下,小外甥自理能力非常差,對於一般5歲的孩子來說,是能夠獨立吃飯、穿脫衣服、收拾玩具的,但小外甥一樣都不行。

③老人帶娃,孩子規則意識差

由於奶奶的溺愛,表姐給孩子定下的所有規則,都停留於紙上、口頭上,根本無法實施。

其實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大人是有足夠的手段去規範她的行爲的,說教不行時,偶爾打一頓也何嘗不可。

在文文爸看來,打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孩子懂得規則,知道底線,從而不去觸犯。就如同成年人敬畏的法律一樣,只要不去做違法之事,那些懲罰永遠不會落在我們身上。

6歲前,是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黃金期,家長別在該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跟孩子成爲了朋友。

所以,在孩子3-6歲這個年齡段,父母要儘可能的陪伴孩子成長,參與孩子的教育。

02

對於3-6歲的孩子而言,除了日常被照顧,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跟規則意識。

一項調查顯示,現在大約70%的孩子,因爲自理能力差、規則意識不強,從而影響了學習。

作爲一個7歲孩子的爸爸,在陪伴女兒成長的同時,我一直很注重培養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跟規則意識。

首先,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我的建議是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儘可能地讓孩子參與和感受生活,從而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

在女兒3歲左右時,每次去超市,我們就會一起列購物清單,然後將一些不太難的採購就交給她去完成。

記得有一次,她想吃芒果,我就給了她一個超市的袋子,讓她自己去選芒果,然後去跟阿姨稱重,最後去排隊結賬。

整個過程她都能夠獨立完成,還獲得了超市阿姨們的誇讚,讓她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歡逛超市,很享受自己挑選、自己購買的流程。

其次,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也是同理,智慧的父母總是懂得,在合適的時機,幫孩子建立規則。

前段時間,我在地鐵中看到一個手拉爆米花的孩子,不小心將一桶爆米花撒了。一旁的媽媽沒有大聲責罵,而是帶着孩子一顆一顆地把地上的爆米花都撿了起來。

相信那個孩子就會從媽媽的一言一行中,理解到規則的意義。

黑人做節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孩子的規則意識不會與生俱來,而是需要父母從小開始培養。

李玫瑾老師說,2-3歲的孩子跟你喊、跟你鬧,最多就是在地上撒潑打滾;但14-15歲的孩子再跟你鬧,就真的什麼事都能幹出來,輕者吵架、離家出走,重則動手、跳樓......完全不受管教。

所以,父母在孩子6歲前,要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道父母的底線、他做事的界限在哪裡。

2歲前,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規則,重點是預防,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

3歲前,孩子處於規則敏感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開始有些叛逆,家長要做的是,不能硬碰硬,得有方法。

6歲前,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溫柔而堅定的制定、執行規則。當孩子犯錯後,推卸責任或隱瞞時,家長不能慣着,得管。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跟規則意識,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堂必修課,也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護身盔甲。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