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遲到、忘東忘西?給對提示 輕鬆擺脫壞習慣

老是遲到、忘東忘西?給對提示 擺脫備受詬病的壞習慣。(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對於習慣我們總有迷思,改變很難、行動不易,可事實上,如果你知道行爲設計的簡單步驟,改變一點都不難,改變行爲的關鍵和意志力無關,透過「錨點—行爲—慶祝」的簡單ABC三步驟,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從小處着手,實現大改變!

就像你玩 IG 上癮一般,讓大腦與身體自動反射去做,建立好習慣駕輕就熟,革除壞習慣也自然而然,解決你所有知道卻做不到的痛點,不再感到生活卡關,終於做成你想要成爲的人,做到一直想達成但又難以徹底實踐的事情。

精彩書摘

我們經常會想做出某個行爲——或希望別人做出某個行爲——但成效不彰。對於這些情況,我有個好消息:行爲設計提供具體步驟來解決這常見的問題。這些步驟和你想的不一樣。假設你希望你的員工能準時參加每週小組會議,但他們還是每次都遲到幾分鐘。許多主管會因此惱怒、制定罰則、或對遲到的人狠狠瞪一眼。這些做法都是利用動機來激勵員工做到準時與會的行爲,而它們全都是錯的。在排除問題的時候不能從動機下手。你應該採取以下步驟。依順序執行,若沒有效果,再移往下一個步驟。

1.檢查是否有做出該行爲的提示。

2.看看此人是否有做出該行爲的能力

3.看看此人是否有做出該行爲的動機。

你也許發現遲到的員工之前有另一場會議整點結束、怎麼樣也無法準時來參加你的會議。

如此一來,你找到答案了。這是能力問題、而非動機問題。但先假設他們有提示也有能力,遲到是動機的問題。因此你得設法讓他們準時。(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很多,好壞都有。)請注意,瞭解動機是排除障礙的最後一個步驟,而人們多半以爲要做出某個行爲就得先在動機上面下功夫

這段排除障礙的過程能讓你在公私生活上少點挫折感。假設你叫你十幾歲的女兒放學回家途中幫你去買主日學需要的海報紙,她今天開你的車,你認爲請她幫忙併不爲過。

結果,她放學回到家沒有幫你買海報紙。你很生氣,並告訴她你非常需要海報紙。(兩者都是動機策略。)你女兒說:「抱歉,我明天去買。」

隔天她還是沒買。這時你很可能在客廳氣到跳腳、威脅不再讓她開車、並指責她很不可靠。(這三者也都是動機策略。)你應該知道,這場面並不好看。

現在讓我們將故事倒轉,想像你該如何排除障礙。當你女兒第一天回家忘記買海報紙時你不動怒,改而進入排除障礙模式「你有任何事物來提醒你要買海報紙嗎?」

「沒有,我就以爲我會記得。但我忘了。」

於是你爲隔天設計了提示,你問她:「你覺得有什麼方法能提示你明天去買海報紙?」

她說她會記在手機裡的待做事項。

你猜怎麼着?隔天她笑嘻嘻地把海報紙交給你。

把這個排除障礙法用在自己的行爲上,會發現自己不再自責。假設你未做到你想要的每日靜坐,先不要把責任歸咎於自己缺乏意志力或動機,進行以下步驟看看:有沒有提示你去靜坐的事物?是什麼讓這件事這麼困難?

許多時候,你會發現你沒做到某一行爲根本就不是動機的問題。只要找到一個好提示、或讓該行爲做起來簡單一點,問題就迎刃而解。

(本文摘自《設計你的小習慣》/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簡介】

BJ.福格 博士(BJ Fogg PhD)

著名行爲科學家,專業在人機互動介面與環境下的計算機科學、社會心理學、說服技術等領域,被譽爲習慣研究之父、行爲設計學理論的奠立者,創辦史丹佛大學行爲設計實驗室,領導相關研究課題超過20年。他在2007年提出「大規模人際說服」模型,將這套模型運用在研究生課程的教授上,探究每天社羣網路使用者如何影響他人。結果,許多學生利用他提出的原理及流程,創造了各種網路應用程式,其中有位學生利用他學到的知識與人一起創辦了Instagram——最終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財星》雜誌稱其爲「十位你必須認識的新大師之一」。

除了行爲研究之外,他還指導產業界創新人士認識人類行爲。福格另成立小習慣學院(Tiny Habits Academy)來幫助全世界有需要的人們,迄今已超過6萬多人蔘與學習如何改變自身行爲,養成可持續的習慣。他住在北加州夏威夷州的茂宜島。

個人網站:bjfogg.com

小習慣學院:tinyhabitsacademy.com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衆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公關公司經理與《經濟日報》記者,現爲專職譯者,目前旅居於美國亞特蘭大。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 10。譯作包括《習慣力》、《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等八十餘本。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內容以分享海外生活趣談和旅遊經驗爲主。

《設計你的小習慣》/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