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煙槍腹膜薄弱 用力過猛墬腸罹疝氣

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羅鳴高說明小腸位移,筆指之突出圓球處即爲疝氣患部。(王文吉攝)

箭頭處即爲患者腹股溝疝氣位置。(王文吉翻攝)

腹股溝疝氣從外觀看來呈現明顯的腫塊,突出的部分可能會出現疼痛感。(王文吉翻攝)

煙齡逾50年的陳翁日前下田耕種返家後,覺得左下腹悶痛不適,並且越來越嚴重,家人趕緊帶到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師確診老翁罹患腹股溝疝氣,疑搬肥料過度用力造成。經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手術,使用內視鏡建立3個1公分切口,進入腹腔內修補疝氣裂孔,老翁住院5天即返家,經1個多月靜養,重回田裡耕作

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羅鳴高表示,陳翁高齡84歲,因年紀大、常咳嗽,又有抽菸習慣,腹腔組織較爲脆弱,疑搬肥料用力過猛,導致腹腔壓力過大,造成小腸位移。急診醫師先將腸子推回腹腔內並繫上,再進行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手術,因傷口小,術後復原快速。

羅鳴高指出,多數的成人疝氣都屬於腹股溝疝氣,是很常見的外科疾病,當人體壁膜結構處於較薄弱的狀態時,如果因爲搬重物、咳嗽、便秘等因素,突然增加腹腔內壓力,組織或器官就可能經由脆弱處突出到腹壁之外,從外觀看來會呈現明顯的腫塊。

羅鳴高指出,腫塊突出的部分可能會出現疼痛感,病人平躺時腫塊會縮回,疼痛也會有減緩的狀況,多數的疝氣都不會自行癒合,需依靠手術治療。他也提醒,腹股溝疝氣好發於老年族羣,因腹腔壁組織的退化,會讓器官更容易突出腹腔壁膜,其他如開刀傷口、抽菸、肥胖、攝護性肥大等都可能增加患病機率

羅鳴高醫師呼籲,民衆如果發現或懷疑患有疝氣應及早就醫,並儘早安排手術,避免腹膜裂口進一步擴大,或是病情進一步惡化成嵌頓型疝氣,造成腸子無法退回腹腔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