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拋開二元對立舊思維 柯文哲要打造清廉高效臺灣

文/洪寶山

慶賀創刊一千期,《理財週刊》特地邀請臺北市長柯文哲爲嘉賓,暢談未來三年的施政方向。面對後三年的任期,柯文哲強調,「正直誠信財政紀律科學治理」的施政方向會持續提升,對於剛創立的臺灣民衆黨,他希望拋開藍綠統獨、過去的舊思維,高舉「國家治理」,打破權貴,讓市民及專才都有機會參政,要打造清廉、更有效率的臺灣。

柯文哲說,自己上任以來,最滿意的是政治文化的改變,「同樣一部電腦,灌的軟體不一樣,效果就不同」,五年來,他以「正直誠信、財政紀律、科學治理」做爲施政方針,最明顯的成績就是臺北市弊案減少。

落實「精實管理」 加強「財政紀律」

細數二○一四年以來,他就任臺北市長後處理的前朝弊案,包括大巨蛋案、美河市案雙子星案、國發院案、新生高案花博案等,過去五年的任期,並沒有新的弊案產生,「我們不是被放大鏡檢視,而是人家拿顯微鏡來看」,從地檢處及調查局的資料,起訴人數從二○一四年前的六十六人降到十六人,相信第二個任期會更少。

另一個傲人的成績是臺北市的舉債變輕,「不到五年,還了五百七十億」,當然外界有些負面的聲音,有議員批評只還債不建設,還有國、民兩黨抹黑是作帳,柯文哲說明其中的真相,臺北市的預算支出並沒有減少,「只是落實精實管理,就省下這麼多錢」。不但每年支出的預算沒減少,做的事情變得更多了。

舉例,世大運時,前市長郝龍斌編列一百九十八億,到他任內執行,只花一百五十二億,馬上省下四十六億,不但六十個場館全部準時完工,開閉幕典禮從八年前的五.四億降到三.六億,規模還比上一屆大好幾倍,「若是以前的政府,沒有追加預算,根本天方夜譚」。

柯文哲強調「財政紀律」,他當臺北市長的第一年,臺北市舉債一年利息要還二十九億,到第五年,剩下七億,減少二十二億的利息,過去他在媒體上屢次聲明,「第一,欠債是要還錢的;第二,欠債是要繳利息的」,有些縣市政府不斷負債,債留子孫,利上加利,所以財政越來越糟糕。

講到財政紀律,柯文哲不是沒有抱怨,「常常是中央買單,地方政府付錢」,政府嘉惠於民,取消印花稅,卻沒有做好配套措施,「北市歲入頓時減少四十九億,虧空的部分要如何處理?」其次,陸客不來,旅館業蕭條哀號,中央調降旅館業房屋稅,「歲損的五.五億,怎麼彌補?」更荒謬的是,去年中央說公務人員全體加薪三%,要地方政府自籌軍餉,結果他今年接到監察院糾正:人事費用增加太多?

其實,柯文哲本人贊成取消印花稅,因爲稽徵成本太高,但是要有財政紀律,「損失的要如何補回來?」有些縣市政府將重陽敬老津貼兩千提高到三千,問題是「都快破產了,津貼還加碼?」他甚至提到,立委曾銘宗立院的質詢,前瞻計劃建設到二○二五年,只有臺北市不會破產,因爲前瞻計劃有地方自籌款,每個縣市的自籌款都超過舉債上限,幾乎每個縣市都破產,所以一切都是假的。(按:臺北市沒有前瞻計劃,政院編列八千八百億前瞻計劃補助,北市僅申請三十六億,目前實覈定二十三億。)

杜絕弊案 祭「大巨蛋條款

外界批評臺北市建設很少,整體來說,柯文哲更多着墨在市府政治文化的改變,「不要相信一件事可以解決全部的事,常常是好幾樣合在一起」,他把當年的五大案全部拿來作檢討,重新訂立開標、審標的SOP,稱爲「大巨蛋條款」,一連串的改革,讓弊案不再發生。

首先,兩千萬以上的案子,不準價格標,全部要最有利標,套一句閩南話「便宜沒好貨」,有些價格標,若承包商倒閉,就必須追加預算,變更設計,最有利標代表首長必須對案子負責任。其次,上網公開招標,公佈評審委員、公佈底價,更嚴格規定評審委員出席率未超過三分之二不準開標,府外委員沒有超過府內委員亦不準開標。

「難就難在堅持」,不管是財政紀律,還是人事制度,柯文哲處理事情有兩個原則,第一,沒有污錢;第二,沒有一定要給誰做。

講求財政紀律、誠信正直之外,北市府在柯文哲的帶領下,還是一個高度數字管理、企業化的團隊,他上任之後,市府開始有員工滿意度調查,每一個員工都可以替自己首長打分數,包括一年兩次的首長互評及外部顧客滿意度調查,譬如說,勞動節時,每個公務人員填問卷,替勞工局長打分數。另外,市府有KPI,預算執行率倒數五名的部門,全部要到市長室做專案報告,以此警惕並提升執行效率。

欠缺「預算執行效果評估制」 蚊子館林立

柯文哲提到,剛上任臺北市長時,資本門預算執行率六六%,二○一八年來到七七%,加上結餘款大致上是八一%,預算執行率當然越高越好,但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政府要解決的是精實管理」,如果臺北市預算執行率只有六六%,那其他縣市一定更低。他更語出驚人,中華民國到現在還沒有「預算執行效果評估制」,所以養出一大堆蚊子館,這幾年,他把超過十億工程的執行效果和最初財務資產計劃互相比較,結果發現「一切都是假的」,「中央給你錢沒有花完,那只是沒用完,花完了有沒有效果都還不曉得!」

如同改變北市府的政治文化,柯文哲成立民衆黨要解決的是臺灣的政治文化,有人問到,民衆黨會不會像親民黨臺聯、時代力量一樣被邊緣化,他信心滿滿回答「不會」,因爲民衆黨不涉入敵軍的戰場、不在統獨的軸線上運作,而是高舉「國家治理」並廣向天下徵才。

臺灣欠缺的是「國家治理」,柯文哲舉例,二○一八年,行政院拍板定案要蓋深澳電廠,一夕之間變卦,宣佈臺灣的電夠用,不須興建,「電廠是一個高度科學、講求數據的題目,幾百億的東西,說停建就停建?」

另一個確保民衆黨不會變成一人黨的原因是民衆黨打開大門,向天下徵才,過去多是富二代、政二代或裙帶關係纔有機會進入政黨核心,民衆黨不分區立委上網公開海選,屆時會有一個遴選機制。柯文哲認爲,民衆黨的另一個意義是「天使基金」,「創造一個平臺,讓年輕人出來發揮」,他不敢擔保民衆黨一定會成功,但確信民衆黨一定不會重蹈過去政黨的失敗。對於政黨和市府的切割,柯文哲說自己不太花時間在黨的事務,全權委託秘書長管理運作,民衆黨的中心思想是「不貪污」,不管是市府還是政黨,他的用人原則是「正直誠信」,能力可以訓練,道德很難培養,選擇可以訓練的人才,重視身教言教,每天早上七點半的晨會就是最好的身教開始。

心存善念盡力而爲 認真、快樂過每一天

十七年的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經歷,看盡無數的生死,柯文哲自己有一個很特殊的人生觀,「認真的過每一天,快樂的過每一天,如果很困難的話,要裝着快樂過每一天」,雖然現在跟藍綠兩黨對立,很多人在罵他,他還是屹立不搖、不肯屈服,他常鼓勵自己「可以撐到現在,已經很了不起」,要心存善念,盡力而爲。

之前柯文哲有一場演講,談論生死的智慧,其中提到「面對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面對挫折打擊,還不失去對人世的熱情」,人生中總會遇到許多挫折,該如何在面對難題後,還能有勇氣接受人生無情的挑戰,亦可做爲每個人在人生旅途面對挫折壓力最好的心靈湯劑。

秉持正向思考,無懼闊步邁進,柯文哲堅信理念,期盼臺灣成爲一個令人驕傲的幸福島嶼。

柯文哲學歷: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外科研究員臺灣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博士主要經歷: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副教授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教授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100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