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灣2017年將達高齡社會 4大商機即將起飛

文/馮泉富

臺灣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0.84%(南韓正2.7%),連三季負成長,出口連十五個月年增率負成長,創下史上最長衰退期間,「景氣對策信號連十藍,僅次於2001年時網路泡沫化的十五個藍燈。在全球資金存量仍充沛下,不受出口景氣影響剛性需求─「銀髮商機」,隨着時間拉長將愈發突顯。 全球主要股市近期陸續陷入回檔整理的態勢,雖然尚不能斷定臺股就此走空,但在資本市場投資過程中,多一分警覺,就少一分風險,這也是投資人在交易策略上必需把握的重要一環。觀察美股三大指數表現,NASDAQ型態相對弱勢(受重量級公司Apple財報不佳影響)。 美股走勢牽動外資 外資買盤牽動臺股 同時,與臺股高度正相關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在四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也跌破了橫向整理六週的區間下緣,皆影響了臺股買盤的追價意願。 現階段臺股的買盤主要來自外資,而外資買盤的力道又取決於美股走勢;所以,美股近期走勢至爲關鍵,必須密切追蹤。美國日前公佈兩項經濟指標,其中的四月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從三月的91降至89,不但低於市場預期,創2015年九月以來最低,也是該指數連續第四個月走跌。 另一經濟數據(三月個人消費支出),經季節調整後雖較上月略增0.1%,但低於市場預期的0.2%。顯然,美國民衆對經濟前景仍趨於謹慎態度,導致他們消費支出意願不強,而消費支出是美國經濟成長最大動力,約佔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這對於接近歷史高點附近的美股位階相對不利。

最壞狀況雖已過 景氣復甦仍疲弱

焦點拉回國內,目前除了520總統就職演說的變數以外,繳稅旺季難免出現大股東申報轉讓的賣盤壓力,籌碼上較爲不利。當然,影響中長期的最大力量還是景氣基本面。四月二十七日國發會公佈三月「景氣對策信號」,出現第十個「景氣低迷」的藍燈,超越金融海嘯時期連九藍(追平2012年歐債危機連十藍),僅次於2001年時網路泡沫化的十五個藍燈。 綜合判斷分數較二月減少一分成爲十五分,主要因爲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綠燈回跌至黃藍燈。此外,財政部統計處預估臺灣五、六月出口年增率持續負成長,直至第三季纔可望轉正,主計總處公佈第三季出口成長預測亦僅年增0.11%。無獨有偶,準閣揆林全日前表示,出口衰退和投資不振,今年經濟成長想「保一」是很不容易的,恐怕做不到。 雖然國人消費力還算正常,但用刺激消費方式帶動經濟,能達到的效果有限;而政府支出受到財政赤字、舉債上限和財政結構不佳影響,也不太可能有多大空間,最關鍵還是在出口和投資問題。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景氣真的要翻轉,口訣是「蘋果賣得好、陸客不要少、油價不亂跑、一%纔有保。」

全球人口加速老化 銀髮商機成剛性需求

臺灣出口不佳,民間投資不振,陸客來臺遞減,都是今年經濟成長的疑慮,而景氣復甦疲弱自然限縮了臺股上檔空間。但全球利率仍處低檔,資金存量仍舊充沛,在兼顧資本市場風險的狀況下,具剛性需求的產業將成資金的出海口之一。其中,「銀髮商機」隨着時間推衍將愈發突顯。 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六十五(含)歲以上老年人突破六億人,佔全球人口總數的8.5%。如果未出現重大變因,預估到2050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達16億人(爲目前的2.67倍),比例將逼近17%。八十歲以上人口將由目前的1.27億擴增至4.47億人(爲目前的3.52倍)。 臺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由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的趨勢預估,今年臺灣的老化指數將突破100%,也就是說,老年人口(六十五歲以上)約達316萬,比幼年人口(十四歲以下(還多,這代表着少子化、高齡化的曲線呈現黃金交叉。往壞處想,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往好處想,也是另一個兆元商機的加速拐點。按此趨勢,臺灣2017年將達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佔14%),2025年將達超高齡社會super-aged(六十五歲以上佔20%,初估約四百六十萬人)。聯合國2015年的全球人口老化報告更預估,臺灣到2050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攀升至44%,是全球最高的比例,其次纔是日本的42%。 所謂的「銀髮產業」,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生活所需,幾乎無所不包,從營養保健食品,到養老照護及居家照護,所帶動的龐大商機已不容小覷。根據日本產經省的預估,至2025年,全球銀髮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37.38兆美元。而工研院推估,2025年臺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59兆元新臺幣的規模。當然,我們須屏除過去的刻板印象,老年人也不代表行動不便無法自理,或消費能力低落。 臺灣醫療事業發達且普及,預防醫學的觀念亦深植人心,沒有重大健康問題的老年人仍很活躍,加上退休年齡延後,是經濟能力寬裕的族羣,他們的興趣及需要,與健康惡化或有賴家人扶持的老年人截然不同。 國發會推估,2020年五十歲以上的熟齡人口,將高達920萬人。其中,五十歲至六十五歲人口占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約五八五萬人),這羣人追求健康、注重養生,也是臺灣消費力最高的族羣,將產生不同食衣住行育樂的各項需求,臺灣未來十年的消費主流,將以五十歲以上的熟齡人口爲主。

銀髮族產業四大領域長多可期

一般來說,銀髮族產業大致可包括四個領域:日常生活協助、醫療保健、休閒娛樂、金融理財保險服務。在日常生活協助方面,包括整合生活照護體系、醫療養護、無障礙設施交通運輸工具、健康養生等。內政部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有近三成需要生活協助,其中3%是失能者,需要全天候的照顧,業者初步估計臺灣六十五~八十歲的銀髮照護商機約新臺幣五百億元。

而居家照護需求直線攀升,所衍生的需求,包括提供安全無障礙的老人傢俱設備、定期的居家護理服務、三餐照料及家事服務,以及緊急通報系統的服務建置等,將成爲未來照護產業的主流服務。 另外,由於熟齡者擔心自身的健康問題,衍生而來的各種養生保健需求,包括保健食品、養生餐飲、健康器材、運動健身、抗衰老等養生防老產業等,更成爲龐大的商機所在。

根據臺灣連鎖藥粧業者的統計,臺灣銀髮族最熱衷購買的保健商品,第一名是保健食品,其次是讓自己看起更年輕的醫療美容保養品,排名第三的則是維他命補充品。這方面可聯結臺股的掛牌公司不少,投資人可留意。 醫療方面,包括老人醫療、出院病人短期療養、照護及復建醫療設備及器材、藥品等。其中,老年醫療費用支出最爲龐大。依據工研院的調查,高齡族羣使用者佔大多數的「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及「醫療器材產業」(含輔具、監測用醫材、醫用傢俱等),兩者產值去年約四千億元。(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819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