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終結高利儲蓄險

文/洪寶山

你知道自己有幾張保單嗎?這些保單中是否有儲蓄險呢?如果是,你可能得好好讀完本篇文,因爲攸關你的權益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臺灣二○一八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一.一七兆元,其中儲蓄險高達七千四百多億元,佔比高達五四%,其中一定有你的貢獻。從數字來看就可清楚知道臺灣人愛買保險,而且是偏愛儲蓄險。

當然,有人買就有人賣,對保險公司來說,爲何要推,又愛推儲蓄險?保險公司獲利來源主要來自保單的利差費差死差,當保險公司跟保戶說儲蓄險預定利率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時,在低利率時代就會吸引民衆購買,將錢從銀行轉向保險公司。

但似乎好景不再,七月兩大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率先降息新臺幣利變主力保單宣告利率多在二.五%,美元則在三.五%附近,若扣除附加費用等,保戶新臺幣一百萬元本金六年大約會減少超過萬元利息

除了國泰與富邦人壽調整六十二張保單宣告利率外,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臺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全球人壽及遠雄人壽等九大壽險公司也都調降新臺幣、澳幣部分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合計九家公司共調整逾三百五十張保單。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要有合理報酬率纔可以宣告,不能亂喊價。」他認爲現在宣告利率喊到四%太高了,而且因爲過去推出高利率保單,現在爲了彌補虧損,只好靠推新保單,但這不是好現象。爲矯正情況五月份顧立雄約了全臺二十二家壽險公司董事長開會。這場會議總結出六大重點,包括控管壽險業大量銷售儲蓄型保單問題、建立傳統型人壽保險門檻比率保障型高齡化保單佔初年度保費(FYP)須達六○%、不當招攬行爲將訂罰則淨值比不得低於三%、各公司成立IFRS17專案小組等。這些對健全保險業發展有所幫助,對保戶也有保障。

金管會積極推出政策整頓高利儲蓄型保單,希望導正保險迴歸「保障」的本質。但愛買儲蓄險的不只是一般民衆,許多政府官員也都愛買儲蓄險,包括顧立雄夫妻就有九張儲蓄險,要導正保險是保障非儲蓄或投資的既有觀念,恐怕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8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