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黨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實踐脈絡

(原標題:【理響中國】黨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實踐脈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嘹亮號角,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科學指南。

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文化使命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10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爲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

新中國成立後,黨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明確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總體佈局中的戰略地位,提出了“古爲今用”和“洋爲中用”的基本原則,制定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發展指導方針,強調並積極發揮人民羣衆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展現出社會主義文化蓬勃向上的熱烈景象,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嶄新的人民大衆文化。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我國包括文化建設在內的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徵程上,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集中概括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闡明瞭“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行了全面戰略部署,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入思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問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例如,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我國實際爲研究起點,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強調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守護好中華文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建設網絡文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鑑,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等。

新時代新徵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更爲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爲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爲主動的精神力量。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環顧當今世界,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們的自信,來自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偉大成就,來自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來自歷經數千年延續而不絕、經歷無數憂患而不衰的中華文明。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纔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不同文明,才能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爲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開放體系。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鑑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做到融通中外、貫通古今,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中國共產黨具有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高度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推動文明交流互鑑,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持守正創新。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根本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真正做到古爲今用、洋爲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現在的,也是未來的。新時代新徵程,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爲當今世界貢獻典範性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