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

2020年10月,正值豐收的金秋時節。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

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一張張照片、一段段史料,記錄了汕頭的苦難與輝煌,也折射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偉大曆程。

在孫中山《建國方略》相關規劃圖前,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凝視。

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苦苦思索如何「振興中華」,在《建國方略》中繪就了中國現代化第一份藍圖:建設160萬公里公路、約16萬公里鐵路、3個世界級大海港、三峽大壩……

如今,高鐵飛馳領先世界,公路縱橫遍佈城鄉,世界大港十之有七,中國的現代化程度已遠遠超出孫中山當初的設想。

「只有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

篳路藍縷、櫛風沐雨,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更顯壯闊。

回望歷史、放眼世界,習近平總書記的思考充滿了自信與遠見。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

「一切成功發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

「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和豐富,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讓中華民族再次行進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前列。

●科學佈局中國式現代化

「我們黨要領導一個十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穩中求進、協同推進,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

從新中國成立後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到改革開放後提出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與時俱進、砥礪前行,獨立自主開闢道路,向着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奮勇拚搏。

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要上新水平。」

站在時代潮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部署,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棋局。

——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一子落而滿盤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帶動中國式現代化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新時代,中國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之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着眼於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華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豐富實踐中孕育形成,中國式現代化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度濃縮的現代化,生態是一道關。

2000年,習近平同志富有前瞻性地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習近平總書記着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的全局謀劃,帶來的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互協調,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綠色更有活力。

——謀小康之業、揚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築執政之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明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選擇。

2014年12月,初冬的江蘇大地,豔陽高照,草木呈綠,洋溢着勃勃生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京和鎮江考察調研。

在鎮江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村,總書記和村民洪家勇坐在一條長凳上,挨着身子聊天。家庭的收入、兒子的工作、孫女上學……普通百姓過日子的方方面面,總書記了解得很詳細。

走出院門時,院外已圍滿了村民。老黨員崔榮海擠到總書記面前說:「總書記,您是腐敗分子的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崔榮海話音剛落,有人就喊:「老同志講得好」。總書記面帶笑容、語氣堅定地說:「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正是在這次調研中,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把「全面從嚴治黨」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並列,完整提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5年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中國之治」「黨的領導」「制度優勢」「治理效能」等迅速成爲網絡熱詞。

同西方一些國家政壇惡鬥、貧富懸殊、社會撕裂、種族歧視等亂象頻發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經濟運行平穩,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當世界矚目東方、探尋「中國之治」的密碼時,「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成爲一個繞不開的必選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和人民在決戰決勝中啃下一塊塊硬骨頭;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構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貫穿法治之力、踐行法治之義;經過全面從嚴治黨的革命性鍛造,我們黨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中國式現代化加速推進,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找回了「失去的二百年」。

習近平總書記着眼民族發展更遠的未來,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從本世紀中葉提前到2035年,並將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充實提升爲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更高奮鬥目標。這一宏偉藍圖,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奮鬥史、新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自從首次訪華以來,我親眼見證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城市鄉村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顯著進展。」歐洲左翼黨第一副主席瑪麗亞•特蕾莎•莫拉說。2008年到2018年,莫拉六次訪華,「中國10年間的巨大變化讓人感覺好像已經過了100年」。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巍然矗立!

——這是新發展理念引領的偉大實踐。

2022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考察。從建築材料到製冰技術再到賽後利用,總書記一一詢問,並強調:「要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這是新發展理念在北京冬奧籌辦工作中的實踐運用,打造出了不同凡響的奧運樣板。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

時間回溯到7年前。2015年初,「十二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到衝刺登頂的關鍵階段,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建議這個「施工藍圖」至關重要。

「謀劃『十三五』規劃建議,首先要把應該堅持什麼樣的發展理念搞清楚。」建議起草工作一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了這一點。

近260個日日夜夜、從嚴冬到金秋,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各地考察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對文件起草組上報的每一稿認真審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被首次提出。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中國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的時代回答,開啓了一場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大關,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之路。

——這是頑強不屈與貧困作鬥爭的偉大實踐。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踏雪來到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縣看真貧。總書記走後,顧家臺村村民顧成虎發現收到的慰問品中比別家多了一件棉大衣。「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總書記看到我左袖口破了,特意讓人給加的。」顧成虎倍受感動。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冒着嚴寒,乘車沿着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往返4個多小時,深入大涼山腹地的四川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看望貧困羣衆,和大家圍坐在火塘邊一起謀劃精準脫貧之策。

總書記心中,裝着千百個「太行山」「大涼山」。

「我們不能一邊宣佈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重若千鈞,要「把脫貧攻堅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數年間,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佈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聽民聲、察民情、思對策、定舉措,親自動員、親自部署,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一個個難題逐一破解。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來自西南石油大學的駐村幹部——四川省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第一書記李凱身着彝族服裝走上領獎臺,給總書記帶來鄉親們的感謝和思念:「鄉親們非常想念您,讓我再向您道一聲『卡沙沙』(彝語,意爲謝謝)。」

佔世界人口近1/5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黨和人民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這是彰顯黨的初心使命、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偉大實踐。

傍晚時分,西藏自治區墨脫縣的巴珍正在進行線上直播。「村裡通了公路、通了4G網絡,發快遞也方便,直播一次平均能賣出20多個石鍋,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巴珍的臉上洋溢着笑容。墨脫2013年10月才修通公路,「世界上最難修建的公路」通車後,墨脫人民的生產生活顯著改善。

道路是振興經濟的一張網。一條條大路,連接的是鄉村與城市,打通的是貧瘠與富足。全面小康一頭連着中華民族的「大夢想」,一頭連着每個家庭、每個中國人的「小日子」,重在全面、難在全面、最大功績也在全面。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這充分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黨的初心使命。

在重慶銅梁,田園變花園、農區成景區,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在江西井岡山,雙向四車道盤山高速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嶺間,將井岡山納入全國高速網;在陝西韓城,遠程教育工程讓孩子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從人居環境到生活品質,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託舉起人民羣衆「穩穩的幸福」。

——這是攻堅克難、戰勝風險挑戰的偉大實踐。

面對經貿摩擦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在香港「修例風波」中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果斷有力反擊外國無理干涉與制裁……黨領導人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推進。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一場史無前例的會議——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召開。通過電視電話會的形式,習近平總書記直接給全國17萬名縣團級以上幹部開了兩個小時的會,從最高領導人到「一線總指揮」,將任務一竿子插到底。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凝聚力量。

黨中央一聲令下,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迅速打響,「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迅速集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得到最充分貫徹,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事實證明,只要團結一心,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能減緩中國式現代化的腳步,都不能阻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千年夙願,百年奮鬥,今朝夢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兌現了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把光榮與夢想寫在了歷史豐碑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式現代化史無前例

「我們黨領導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長江口外,上海洋山深水港,綿延數千米的岸線上,鐵紅色橋吊林立,集裝箱起起落落。來自長江沿線腹地的貨物從這裡運往歐洲、美洲、非洲……

2018年11月6日下午,上海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要有勇創世界一流的志氣和勇氣,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創造更多世界第一。」習近平總書記對洋山港建設和發展提出殷切期望。

洋山港從一個荒僻的小島起步,2005年開港以來,短短十幾年已發展成爲國際航運樞紐大港。作爲我國現代化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洋山港見證了新時代10年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速度,也見證了中國潮與世界潮交融激盪的深度和廣度。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迄今爲止,全球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30個,人口總共不超過10億人。中國實現現代化,意味着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

面對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

「人民羣衆中蘊含着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在我們這麼一個有着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礡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幹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羣衆主體地位。

在新成昆鐵路的建設工地上,20位青年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他們承擔的是全線最長、難度最高的小相嶺隧道建設任務。五六十年前,他們很多人的父親或爺爺參加了老成昆鐵路的攻堅。一代代人熱血傳承,令總書記感慨萬千。

今年8月26日,一張山城兒女用身軀築成防火「長城」的照片瞬間刷爆朋友圈。重慶北碚縉雲山山火決戰現場,一邊是肆虐山火發出的紅光,一邊是參與抗擊山火人羣所戴頭燈發出的藍光。藍色燈光匯聚成璀璨的「銀河」,守護重慶這座英雄的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講,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彙集和激發14億人民的磅礡力量。

始終堅持爲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羣衆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就有了不竭的動力源泉。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2021年4月,在廣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村民王德利家。聽說他通過種植葡萄脫貧致富,去年全家收入14萬多元,總書記說:「現在從整個國家來講,實現了全面小康,接下來要走推進共同富裕、建設現代化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農村就是要推進鄉村振興,方方面面都還要芝麻開花節節高。」

「節節高」,意味着人民生活要越過越好、不斷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縱觀西方現代化進程,貧富分化是難以克服的頑疾,近年來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中國始終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公佈。一個人口數量堪比歐洲大國的省份,正在積極打造共同富裕的樣板。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指出:「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

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有科學擘畫,而且有可行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勳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作爲29位功勳模範黨員之一,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貼滿膏藥的雙手令人動容。這一天,張桂梅連上十幾個熱搜。

這並不是張桂梅第一次上熱搜。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不僅爲她的故事所感動,更爲她的精神和品質熱情點贊。

資本主義現代化伴生的,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中國式現代化則截然不同,它始終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精神上強,纔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在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推進中國現代化的百年奮鬥中,我們黨構築起以偉大建黨精神爲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不斷激發出來。

當無數的高樓大廈重塑着我國的天際線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正巍然聳起。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早年間,浙江安吉縣餘村遇到了兩難問題:伐山,鼓了腰包,污染卻嚴重到不能開窗;護山,似乎看不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這個小山村。「下決心關停礦山是高明之舉!」習近平同志果斷明瞭地說,「過去我們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爲舉棋不定的餘村「一錘定音」,也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

「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今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植每個中國人心中,成爲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美麗圖景呈現在祖國大江南北。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阿曼北部城市伊卜裡西北約30公里處,一座由中國電建集團承建的光伏電站項目不久前投產運營,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經過沙漠地帶輸送到遠方的城市和村落,不僅緩解了阿曼的用電緊張問題,也爲該國的能源轉型提供了重要推動力。

與一些西方國家暴力掠奪殖民地、以其他國家落後爲代價發展自身的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爲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裡的那個林佔熹去了。」

說到這兒,習近平總書記頗爲感慨:「我當國家副主席以後,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繼續推廣菌草。現在這個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特意叮囑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建設者算一算,項目裡有多少直接體現了民生需求。

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徐徐鋪展,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不僅更好發展自身,而且更大造福世界。

●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1年12月31日晚,辭舊迎新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熱情洋溢的新年賀詞。深情回望過去一年難忘瞬間,殷殷寄語新一年美好前景,溫暖的話語直抵人心,在14億多中國人民心中澎湃激盪。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深邃目光,望向更加遼闊的未來。

「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瞭前進方向。

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就在前方。我們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跑好屬於我們這代人的這一棒。

——「只要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就能夠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形成萬衆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戰勝一切強大敵人、一切艱難險阻」。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各項工作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時俱進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煥發現代化光彩的中國,有可親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異的發展,有賡續傳承的事業。

創造並豐富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有欣欣向榮的經濟,有廣泛真實的民主,有生機盎然的文化,有安全穩定的社會,有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