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地看待AI 也就是客觀地看待人類自己

AI技術的發展,爲人類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着AI就能完全取代人類或與人類平起平坐。(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類在工作和職業中的價值,不僅取決於他們的某些能力,還包括人際交往、溝通和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素質。因此,即使新AI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類,也不能直接將其與人類的職業地位劃等號。人類在職場中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單一技能或能力的範疇。

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AI和人類之間的關係。AI技術的發展,爲人類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但這並不意味着AI就能完全取代人類或與人類平起平坐。在評估新AI的能力時,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全面地考慮其應用範疇和侷限性,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人類在工作和職業中的獨特價值。

舉例來說,在醫療領域,AI可以協助醫生更快速地分析影像資料,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然而,除了專業知識外,醫生還需要具備與病患溝通的能力、同理心,以及面對病患情緒波動的適應性。這些能力無法經由AI獲得,因此AI不可能取代醫生的角色。同樣地,在教育領域,AI可能有助於提供個人化的教學資源,幫助教師擬定教學方案與計劃,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不過,教師

的角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並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AI難以企及的。在藝術領域,AI可能創作出獨特的作品,但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表達的情感、觀點和獨特風格,AI終究難以模仿,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感受,是AI無法達到的高度。

因此,我們必須警惕對AI能力的過度樂觀和誇大,並將其發展放在一個更廣泛的背景下考慮。人類在各行各業中的價值和地位,是多元且獨特的,不該僅僅以單一技能或能力來衡量。在未來的AI發展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如何讓AI與人類協同合作,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總而言之,將AI能力與人類能力相提並論,甚至進行過度類比,是不正確甚至危險的,因爲它可能會引導人們誤解AI的本質和侷限性。以下是一種更爲合理的評估邏輯:

過去:某些人類能夠完成某項任務(如通過醫師資格考試)。

現在:有些AI也能完成相同的任務(如通過醫師資格考試)。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個AI「在某些方面可能與人類具有相似的能力」(如具備醫學知識)。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AI與人類相等。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承認AI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的確可能與人類相似,但同時要意識到,AI和人類在心智、情感和創造力等方面存在根本性差異。

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AI技術,避免對其產生過度樂觀或悲觀的情緒,並且更好、更全面地瞭解AI的潛力和挑戰,爲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提供更加科學和可行的方案。在未來,AI將與人類共同推動社會進步,我們應該抱着開放的心態,積極探索新AI和人類如何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新AI與新人類》/大塊文化)

【作者簡介】

蘇經天

聯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國鼎生物科技總經理、國光生物科技策略長、和鑫生技開發總經理、聯亞生技開發商務發展副總經理。

臺灣大學EMBA高階公共管理組企管碩士,霍華休斯醫學研究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班,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並曾任科技部審查委員、國家衞生研究院智財、技轉及育成中心評鑑委員、IBM, Research Center for Bioinformatics, Regional顧問、52 Club會長、臺灣生物發展協會秘書長。

畢生致力於系統化地解決複雜系統的問題,例如(與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合作)開發生物資訊模組、知識管理系統、科學文獻評估系統。近期試圖將閱讀書籍所萃取出的抽象概念產出AIGC,經由52 Club的平臺,協助忙碌的現代人仍能有效益地學習。

LinkingPros (高階創新醫藥從業人員的交流園地)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pros

網頁 linkingpros.com

52 Club (複雜世界閃亮羽毛撿拾者的樂園)

https://www.facebook.com/52Club2022

《新AI與新人類》/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