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12紅! 1月工業生產史上次高

近期工業生產表現

經濟部統計處25日公佈1月工業生產統計指數125.40,年增率18.81%,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爲127.60,年增19.67%,二者雙創歷年單月次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這是因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新興科技應用挹注,加上遠端辦公遠距教學及宅娛樂等需求延續,整體呈現連續12個月正成長。

展望2月,因有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但隨着各國疫苗陸續施打,全球經濟回穩,加上臺灣半導體高階製程優勢,經濟部預估2月工業生產指數仍有機會維持正成長。

在各產業方面資訊電子產業以電子組件業爲主要貢獻來源,年增率21.16%,其中的積體電路業表現持續亮眼,年增率24.67%,主因5G、高效能運算及物聯網等新興應用爆發,加上車用電子需求殷切,帶動晶圓代工產能續呈高峰;而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亦因疫情催生的宅經濟、遠距商機需求延續,年增達21.05%。

電腦電子產品光學制品業年增24.54%,主因疫情帶動居家辦公及線上學習需求續強,加上廠商擴增國內產能,推升伺服器固態硬碟汽車電子控制器恆溫控制器等產量

傳統產業方面,械設備業因半導體、5G相關產業需求持續熱絡,加上疫情催動廠商加速設備自動化及推升民衆在家DIY需求,生產指數達113.42,年增39%,增幅爲10年新高;化學原材料業指數創下歷年單月最高,年增13.44%,統計處說,因國際油價走穩、鋼市買氣增溫,下游防疫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熱絡,加上歐美訂單迴流、中國大陸農曆年前備貨需求暢旺所致。

經濟部預估2月製造業年增減率落在-3.2%至+1.7%之間。黃偉傑解釋,2月因農曆新年讓工作天數減少,製造業產值因此減少,惟受惠於國際景氣持續回溫,成長動能可望延續,因此估有年增機會,但由於疫情仍有變數,整體表現落在正負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