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推微信免流量費:一場心懷各異的合作

文/葛甲

騰訊與中國移動之間爆發的“信令風暴”塵埃落定之際,廣東聯通近期與微信合作,在省內推出微信免流量費的服務。當然,前提用戶選擇了聯通的36元沃派套餐,這是一款主要將青少年列爲目標客戶的移動3G上網服務。

聯通在信令風暴中的態度一直是曖昧的,常小兵甚至說起了運營商與OTT業務之間的魚水情誼,給聯通加分不少。但由於份額上的差距,在運營商淪爲管道這個問題上,中國移動儘可以着急,聯通連着急的資格也沒有,不如順應市場情緒,與移動反其道而行之,把快樂建立在移動的痛苦之上,纔是真高明

十幾年前,某油田申請鋪設基站開通移動電話網絡,獲移動報價數千萬元,聯通跑來提出免費建設,終獲成功,收穫大把基礎用戶。將移動的傲慢與壟斷地位所形成的市場空隙利用起來,獲得自身的發展空間,正是聯通安身立命的本錢,那時如此,現在也不例外。以聯通目前的情況,還擺不起壟斷的架子,至少面子上如此。

在聯通的3G網絡上,信令資源不是問題,但這也並不是說聯通就甘心淪爲管道,根本沒想從中獲取收益關鍵問題在於,聯通就像是沒佔據太多經濟地位的財主,面對着移動這個擁有廣袤田地的大財主,唯有率衆起來把秩序打亂,方能趁亂佔有最大的利益。聯通通過合作的方式,用免費的流量換來真實的用戶,這本帳算起來是怎麼也不會虧的,利潤薄了一點而已。

廣東作爲中國3G網絡普及率最高的省份,廣東聯通三年前就已與新浪微博達成過類似合作,兩者共同推出的“紅圍脖產品,同樣是免流量費,在初期還是取得不錯成績的,有三分之一的廣東移動全球通用戶轉移到廣東聯通這裡。不過,這個產品最終還是失敗了,主要原因仍在於利益博弈。在微博如日中天,聯通與新浪都能從這個產品中獲得用戶時,合作是一帆風順的。但當新浪微博的聲勢被微信所壓制時,聯通會把目光轉向其他平臺,甚至自有平臺,尤其是自身付出的免費流量,越來越多被應用在廣告等於己無益的產品特性上時。

如果說市面上只有微信這一款通信工具了,聯通能全力扶持微信做大,而微信也能將聯通作爲基礎流量管道,兩者的合作還是可以看好的。但聯通與微信合作的現實基礎,目前看來並不牢固,合作模式也顯老套。聯通擁有自主IM產品“沃友”,每一個類似的對外合作,都是爲自身積累運營經驗和數據,這一點微信是清楚的。而廣東聯通對於體量龐大的微信而言,流量只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具備戰略意義,最多隻是在信令問題上投了微信一票,輿論道義上幫一把,在這一點上聯通也是明白的。

運營商自己的IM通信業務,如今已是一個龐大的羣體,但缺乏亮點,幹不過互聯網公司。運營商的互聯網戰略,一直是不清晰且步履維艱的。運營商不缺平臺、資金和渠道,卻就是做不起來。造成這一現象的真實原因,就是運營商太喜歡給自己的業務留出一定生長時間了,缺乏壯士斷腕的決心。

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之間存在較尖銳的利益衝突,這是天然而不可避免的,在這個問題上還是不要裝爲好,是怎麼回事就怎麼回事。現實的解決之道是,雙方採取現實態度,在可以合作的領域展開真誠合作,在不能合作的領域直接展開競爭,而不是心懷各異地搞一些面子上的合作,失敗了其實對誰都沒有好處,徒費精力人力和資源。

微信在免費階段,誰都不該跳出來收取流量費用,但到了商業化獲得收入階段,運營商向微信收取一些費用,微信再去向用戶那裡獲取一些收入,是正常的。這個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都應該從中獲取收益,偏廢任何一方都不健康。因此,現階段向用戶收費走極端,給用戶免流量費也是在走極端。

本次廣東聯通與微信的合作,短期內會有一定的正面效果出現,但從微信的戰略佈局而言,再考慮到聯通自身的互聯網戰略,這個合作的基礎本身就有些虛,因此這注定是一場不會長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