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亞疫苗:到處籌錢 買原料花費早就遠超政府補助

國政基金會3日舉辦舉行《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瓶頸及解決之道(十)-如何運用疫苗及治療藥物去控制疫情視訊座談會(簡立欣攝)

近日國產疫苗股價起伏成爲話題,國產疫苗是一門好生意嗎?獲得蔡政府疫苗訂單的2家廠商之一聯亞生技表示,美國川普政府去年是補助一百多億美元支持新冠疫苗公司開發,相較之下臺灣政府只有補助幾億,藥廠光是原料就不只這些錢,因此去年起到處籌錢,「聯亞沒有享受太多特殊待遇大家想太多了。」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3日舉行《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十)-如何運用疫苗及治療藥物去控制疫情》視訊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民意代表共同討論,聯亞生技營運彭文君現身說法

彭文君表示,原本希望比照國外臨牀一期加上二期各做幾百人,就趕快做三期;但是食藥署要求增加二期受試人數才能拿EUA(緊急使用授權),所以最後聯亞二期做了3850人。

彭文君說,希望藉此機會澄清很多誤解。首先,他認爲臺灣疫區規模還沒到可以做三期的程度,因爲根據食藥署統計,三期的臨牀試驗規模要達到十萬人以上,這並不是冷血地說臺灣疫情還不嚴重,而是就科學論科學。「我們如果冷血,根本不會跳出來做疫苗,做疫苗風險非常高!」

彭文君說,川普政府補助新冠疫苗廠商是上百億美金,而普通開發一個疫苗都要十億美元起跳。聯亞從去年到處籌錢,政府給幾億,但買原料早就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事實上政府給的最大幫忙是法規支持,但不是法規放水,而是藥廠送去的資料食藥署幾乎隨送隨審,連夜審查是常有的事,「食藥署對我們的規定非常嚴格。」

彭文君說,雖然政府已經簽約,但也要政府真的給EUA(緊急使用授權),訂單纔會成立。他們跟蔡總統報告是6月可以解盲,6月底申請EUA,看7月底可不可以上市。但其實第二期試驗失敗率高達五成,若是解盲失敗,責任也是生技公司自己擔,何來圖利之說?「我們沒有享受甚麼特殊待遇,大家想太多了。」

至於開發國產疫苗和選購國際疫苗雙軌並進,彭文君說「這是當然的」,本來就應該這樣。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國產疫苗一定要做三期,不然就是揠苗助長,他建議二期數據看起來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做三期。

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表示,智庫過去半年開了十場座談會,對國產疫苗就是「恨鐵不成鋼」,絕非否定國產疫苗。臺灣政府去年補助疫苗廠商是第一期給2億元、第二期3億元,根本沒提到三期,換言之根本沒打算要做第三期,只希望二期作多一點,就發EUA。但其實三期花費最貴、最複雜、也最重要。臺灣許多疫苗廠是忍辱負重,儘量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