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戰在此一選

(合成圖/資料照)

臺灣這次大選事關重大,將牽動美中戰略對抗格局,影響兩岸關係復和還是趨戰。對臺灣民衆而言,這不只是政黨認同或參選人偏好的表達,更是和戰抉擇及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性選舉。

兩岸關係及中美對抗進入「變量」階段,臺灣總統大選第一次被提升到地緣政治的大格局中,臺灣民衆的抉擇攸關臺海和平與兩強對抗態勢。這是一次和平與戰爭抉擇的選舉,賴清德爲了避開民進黨被認定最可能引戰的不利處境,故意將大選定位爲民主與專制的選擇,其實大謬不然。民進黨若再執政,對岸勢必更強力施壓,以翻轉檯灣近年的走向,非和平改變現狀恐將提到議事日程上。

兩岸問題的關鍵在於是不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這是兩岸通關的密碼,不認這個密碼就是認定兩岸兩國,就踩了中共畫定的底線,沒有商量餘地。賴清德完全否定兩岸同屬一中,不但「兩國」互不隸屬,而且明言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侯友宜迴避「兩岸同屬一中」的問題,但立足於中華民國憲法,所以是承認兩岸都是中國領土。柯文哲對兩岸是否同屬一中模糊其詞,立場不一,有時否定,有時迴避。

中共當局深切關切臺灣選舉結果,重點在於判斷臺海和平統一的希望和前景,如果臺灣民衆仍支持民進黨執政,則可判定實現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一如風中殘燭。民進黨反統趨獨的路線在臺灣有一定市場,在美國近年助長之下,賴清德堅決推進,雖然在民意支持度碰到天花板,但在非綠無法整合下,仍可能繼續執政,將反中親美路線推到極端。在中方眼中,無論是爲了遏制臺獨走向還是與美戰略鬥爭,都必須下重手。

在臺獨勢力操弄之下,總體上看,臺灣大陸並不是愈走愈近,而是愈走愈遠。如果民進黨再次當選,將使臺灣與大陸分道揚鑣的走勢不可逆轉;愈晚搶救,愈是無可迴天。如此思之,焉能放任情勢發展,棄守一中原則?

進一步言,在中美戰略對抗益趨熾烈,中方確信美國正使力堵死與扼殺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可能,從而把大陸逼上只有武統的唯一出路,正所謂「霸權操縱檯灣」,坐實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豈能棄子認輸?如果民進黨再掌政權,其與美國勾連的程度必然加深,無論和平統一抑或武力統一都將更加困難。與其久拖致令事態惡化,何不及早動手?

兩岸問題和臺灣總統大選從來不是臺灣自家的事,現在更不是,美國關切,中共的關切更甚以往。目前全球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到西太平洋,戰略格局變遷到以中美戰略對抗爲主軸,臺灣已無戰略自主可言,註定要被捲進去。民進黨全然配合美國的戰略設計,納入美國安排的印太戰略大框架,成爲其中一顆重要棋子。臺灣捲入愈深,危險愈大,但賴清德和民進黨不僅無意再尋回頭路,反而加大步伐前進,致使臺灣與大陸對抗性愈高。

如果臺灣民衆再度認同這條路線,在對岸看來,不只意味抗拒統一,而且將和平統一的路子置於絕路,引發的後續發展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