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兩岸實力消長 此一時彼一時
前副總統呂秀蓮昨透露,1990年大陸重量級涉臺學者曾以象蛇比喻兩岸,把臺灣形容爲「猛蛇」,認爲大陸若冒然統一會「終生胃潰瘍」。(本報資料照片)
上個月美國密集對臺軍售,臺灣一下子要當「刺蝟」,一下子當「毒蠍」,前副總統呂秀蓮昨自爆,1990年訪北京,陪同的重量級涉臺學者李家泉曾以象蛇喻兩岸,把臺灣形容爲「猛蛇」,認爲大陸若冒然統一會「終生胃潰瘍」。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也,30年前兩岸實力差距小,臺灣還是風光的「亞洲四小龍」,大陸深知此道理,因此信奉「實力原則」,多次強調,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在於大陸自身的發展進步。
1990年,大陸剛走過六四天安門事件,國際上又發生蘇聯東歐等多個政權解體的「蘇東波事件」,在政治和外交上,都遭遇低潮,經濟也還沒大力開放,反觀當時臺灣各方面的實力,明顯優於大陸,李家泉當時會有「統一如吞蛇得胃潰瘍」之說,也合乎情理。
不過30年過去,大陸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兩岸發展的態勢也有必要重新評估。大陸海協會長張志軍2019年3月的兩會時曾引用數據指出,30年前,臺灣經濟總量佔大陸經濟總量的45%,而今天佔比不到4.5%;今年兩會他又說,2019年福建省的GDP總量達到4.23兆人民幣,臺灣則是4.22兆人民幣,福建首次超越臺灣,他認爲這是「歷史性突破」,對於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這些數據,充分反映大陸遵循的「實力原則」。習近平2015年兩會時,曾提出這樣的論斷:「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2018年署名「中共中央臺辦理論學習中心組」撰寫的一篇文章,更稱「臺灣問題的解決,是兩岸綜合實力較量的過程,根本上取決於我們自身發展進步」。
這樣的實力比拚意識,自然也適用於中美關係,中美實力的對比,更左右着兩岸關係。未來在拜登執政下的美中臺關係,夾在巨龍與老鷹之間,臺灣要當猛蛇、刺蝟、毒蠍,還是狐狸?考驗着領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