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人》剪不斷的親情 下一代來相見

作者幫助山東的周老爺爺聯絡到高雄親人。(作者提供)

世界上總有很多枝微末節的事,他們貌似沒有關聯,卻又在人生某個特別的時刻,時間讓他們百結交錯在一起,如同一道平行的鐵軌,近看沒有相連的地方,但距離會讓他們在無窮遠處匯聚成一個點,再再走近卻屢屢發散、每每遠眺又次次交織,好似沒有交集的回憶,卻被時空給包含在一起,酸甜苦辣的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能夠體會。

2017年9月初,我來到大陸進修碩士,在學期間我認識一個很棒的學長疫情期間幫助我很多,後來因爲他的引薦,我參加一場由全國人大臺灣代表主辦的會議。在場有大概12名來自社會各領域的臺灣人,政府希望能夠傾聽到在陸臺灣人對疫情的衝擊有受到怎樣的影響,有商界的前輩、醫界護理人員文化界的作者、傳媒界的導演以及金融界的分析員等,而我則代表在陸臺生,向長官們彙報自己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與學生們可能遇到的潛在問題。於是我也間接認識臺聯會(臺胞之家)的幾位幹部,很開心有他們這樣的機構與辦事人員,讓我們在陸能夠有着強大的依靠與後盾,大家暢談快敘、十分盡興。

年終將至,快一年沒回家的我,決定提前返家幫忙,順便參加好幾場2020年本該如期舉行,卻又因爲疫情不由得延後推遲的婚禮,在臺期間也會一直關注兩岸交流的公衆號和羣組、撰寫一些小文案,希望可以傳遞更多兩岸的生活文化,幫助彼此有更好的交流,大概已經持續好些日子了吧!

心繫臺灣的親人

一天下午,臺聯會的某位幹部忽然在微信上傳給我一則信息,內容大概是:一位住在山東省的周姓老爺爺向他反應,因爲當地政府的建設規畫,需要拆遷他的房子,因爲兩岸的電信公司和電話號碼位數都不一樣,所以無法電話聯繫,他寫信卻一直都沒有等到回覆,心繫着臺灣的親人,懸在心上的石頭也一直無法放下,他深怕這些親戚就此無法和他聯繫。

周老爺爺想找的人是他叔叔,或許是爲了完成爸爸的心願,想將他們這家人寫進族譜,又或許純粹是中國人重視親情的體現,但要找到周老爺爺的叔叔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周老爺爺的叔叔在20世紀初擔任過國民黨海軍,因爲解放戰爭他的叔叔跟着撤退臺灣,在臺灣的日子裡,他的叔叔決定落戶高雄某個區、打算討個一官半職的公務員活,並和他的妻子及一對兒女在這裡度過餘生

這樣如此有限的信息,叫我實在不知該如何下手,周老爺爺給的出生日期住址資料都還是不確定的狀況,只有名字是肯定的。唯一那麼一點點值得慶幸的就是我也住在高雄,但也僅限於此……,怎麼辦呢?秉持着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爲善不欲人後的中國人傳統美德,只能硬着頭皮、擼起袖子,幹就完事了,畢竟現在也沒有什麼人選比我這道地高雄一哥更適合勝任的了。

趁年前還有時間,趕快打電話給兩岸認識的公務員朋友,看看能否調出更多有用的消息,然後根據周老爺爺給的地址信息,找出鄰近的幾個區公所與派出所,詢問是否真有周老爺爺說的這號人物。幾經來返與排查比對後,終於得到兩條比較有可能的地址,這兩條地址的所有人都和周老爺爺提供的名字相符,但出生年似乎不大一樣,這在那個年代的中國還是很有可能的,因爲交通與信息傳遞不夠便利等原因,晚報戶口的人還是不少的,所以我們還是很相信這兩個地址的其中之一就是答案,而且我們還得到兩個額外的訊息,一是他叔叔在臺灣的身分證號、二是他叔叔在臺灣的手機號,帶着這些關鍵信息,我們決定先挑其中一個地址拜訪。

這是一棟看起來滿新的高樓,我們來到控制室詢問管理員:那個……,不好意思,請問某棟某樓住的是周某某先生嗎?管理員操持着一口閩南語答:嘸系哦!啊林翠蝦米朗?(普通話意思:不是哦!你們要找誰?)原來,這屋主也姓周,但全名卻不是我們說的這個人,忽然有種碰壁的感覺涌上心頭:疫情期間我們居然還在人家大樓調查詢問,怪不得管理員覺得我們舉止奇怪,估計還懷疑我們是詐騙分子吧!

還好我們機智,就在要被攆走的千鈞一髮之際,我們想到周老爺爺的叔叔還有一對子女,於是再次試探性的詢問:那請問這地址的屋主是不是這個周某某(也就是他叔叔的兒子),管理員:哦!是啦!我給你們打電話通知他家人看看要不要給你們放行啊!

■第一個地址就中了

哇靠!第一個地址就讓我們猜中了,真的很幸運啊!我們來到屋主家門前按了電鈴,心情真是緊張又雀躍,不知道門後的人長得什麼樣、我們的熱心助人會不會被人利用,但是又有一種如釋重負、覺得自己正在完成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感覺。

來應門的是周老爺爺的弟妹,大家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硬是說話實在難免有些尷尬,於是我決定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爲了增加可信度,我還把手頭能說的所有資料都講明瞭一遍,包含她公公在臺灣的身分證、曾做過什麼活和出生日期等,老實說,這位周太太估計也很震驚吧!忽然有兩個陌生人說他老公在大陸有親人,而且對他家的事情還略有所聞,但也幸好我可能看起來一臉慈眉善目吧!這位周太太還是選擇相信我,把他家的事情跟我大略說了一遍。

老人已駕鶴西歸

原來,周老爺爺的叔叔在2018年就已駕鶴西歸,他的子嗣舉家搬遷至臺中,這間在高雄的房產已經閒置了好久,是故周老爺爺也就一直聯繫不上臺灣這裡的親人,目前唯一還知道周老爺爺的人,也就剩爺爺的嬸嬸了,但是他嬸嬸現在又是失智的狀態,他弟弟聯繫不上大陸,也不知道他媽媽說的哪些話是真、哪些話是假。加上他弟弟以前是臺灣空軍飛行員,後來又在民航機擔任機長一職,長時間在外地執勤,所以也就沒有太多關注在這事上,雖然周老爺爺的弟弟在他爸爸去世時的訃聞和遺囑有看到周老爺爺的名字,但是因爲他對周老爺爺的印象不深,曾試圖尋找周老爺爺,卻因爲兩岸使用的通訊軟件不大一樣,老人又不擅長使用手機軟體,最終只好作罷,如今能夠重新聯繫上實屬不容易呀!

說真的,我們這次真的很幸運,因爲周老爺爺的侄女在高雄學習,她媽媽剛好回來幫他載運行李準備回臺中過年,順便回老家稍微打掃清潔,否則估計我們要吃閉門羹了。

■侄女欲登陸求學

但更令我喜悅的是,周老爺爺的侄女近來有意思要到大陸交換,所以非常有機會與周老爺爺見上一面,而臺聯會也非常樂意幫忙安排他們見面,還彼此重新加上微信號,終於,我的努力得到開花結果,着實叫我感到欣慰。

這樣的事情,其實也曾經發生在我身上,我曾經也是那個受到幫助的人。我媽媽家的這一支系還被重新填在大陸親戚他們家的族譜裡面,甚至媽媽和阿姨們還與外公渡海到浙江溫州認祖歸宗

遠到大陸來學習的我,也受到很多人的幫助,我深深感激在心頭,深深感謝那些在大陸曾經給我幫助的人,兩岸有着同樣的親緣、有着不可分離的關係,相信之後還有更多像我們這樣的故事會被髮生、被挖掘,所以我很願意投入心力去幫助他們,一起感受這些得來不易的美好果子,也相信善是會遺傳的,是會不斷延續下去的,那麼你呢?當彼此再次相連的時刻,你願意伸出援手、給出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嗎?(黃悅軒/北京大學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