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陸將加快推出政策促經濟 爲大市提供驅動力

設立債務上限的原意,是爲了防止美國政府過度借貸。由於美國政府長期處於財政赤字(Fiscal Deficit),支出高於收入,美國需要發債去付開支,債務上限也因而需要不斷被提高。根據財政部的資料,1960年至今,美國曾有78次觸及上限,即使過去極接近限期,但總算能解決。

事實上,美國早在今年1月19日已到達債務上限。之後,財政部使用「特殊措施」去避免債務違約,例如暫停爲公務員退休基金供款等。然而,部分分析指出,特殊措施只能支持到6月中,一同考慮稅收等收入之後,也只能支持至7月中。

現時,國會內兩黨的分歧令債務上限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民主黨傾向無條件提高上限,而共和黨則把削減政府開支列爲提高上限的條件。不少報導有提到不同的解決方案,不過仍在討論中。市場憂慮美國政府一旦違約,將對資產市場造成衝擊。

股市方面,執筆之時VIX指數約爲16.5,幾乎是一年內的最低位,這顯示美股投資者並不認爲標普500在未來30日會大幅波動,他們似乎並未有過份擔憂債務上限對股市的影響。值得留意的是,標普500近期的「實際」波幅下跌,VIX指數同受此影響而偏低。

美國大型企業中,以美國政府爲主要客戶的公司或有較大的潛在影響,例如部分軍工股。至於其他業務及客源分散全球的大型企業,相信成熟市場增長放緩對其業務的影響可能較大。

另外,美國國債同樣是討論焦點。首先,財政部的債務,不只是國債,而且還包括社會保障、醫療福利、軍隊薪金等。在聯準會2013年的電話會議中曾提到一些支付原則,例如財政部在支付國債票息時,可延遲支付其他政府支出,以確保之後可以支付大額票息。然而,葉倫近期提到不應假設可以優先處理部分債務。

毫無疑問,美國觸及債務上限或增加違約風險,近期一年期美國主權信貸違約掉期(CDS)升至近150基本點,是多年新高,CDS甚至高於不少新興市場,交易活動也有所上升。不過,合約量仍低於中國及巴西等新興市場,考慮到美國國債是極其龐大的市場,目前CDS交易量上升,或只代表部分短期投機操作。另外,CDS報價並不等於預估的違約率,目前市場預估國債的違約率仍低於2011年。

近月吸引大批資金的貨幣市場基金,也是投資國債的常客之一。組合大多數同時持有其他短期資產,風險仍得以分散。

中港方面,本週有多項數據公佈,當中包括進出口數據、中國CPI及PPI數據等等。宏觀上看,中國4月份出口數據(美元計)按月回落6.4%,未能承繼3月份的強勁勢頭,反映外貿需求增長正面對壓力。至於通膨方面,按年漲幅回落至微升0.1%,按月跌幅收窄20基點至跌0.1%。雖然預期5月受消費旺季影響或會帶動5月份通膨數據回升,但對於未來數月通縮風險猶存,加上同日公佈的PPI數據由連續兩個月的按月持平轉至4月份回落0.5%,反映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偏弱。

數據均指向內外需求逐趨回落,惟外需因素多變、難以控制及推動,內需依然爲支持經濟發展的主軸。面對需求動力不足,通縮壓力影響經濟發展,料未來大陸政府將會加快推出多方面助市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屆時將會爲大市提供驅動力。投資者可考慮於恆生指數橫行區間底部吸納盈富基金捕捉未來上升動力,同時分散因國際關係緊張等以來的風險。投資者也可留意主題性ETF,近日國務院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或將有利汽車相關ETF,如GX中國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