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政策組合拳齊發 陸股大彈跳

牛氣沖天陸股在5月28日出現較大跌勢上證指數下跌6.5%,創下2009年以來單日第3大跌幅,主要是來自於資金面利空消息

由於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向部份金融機構進行定向正回購操作,引發市場猜測短期利率已經見底,加上更多券商加入兩融(融資與融券風險控管,以及大批新股進行IPO,預計凍結資金約達8兆人民幣。再者,連續上漲造成籌碼面相對混亂也遭遇5,000點技術壓力區,因而引發股市順勢回調。

不過,就歷史經驗來看,陸股處於多頭行情之際,短線大幅拉回後的反彈幅度更高。舉例來說,今年1月19日上證指數單日大跌7.7%後,1周立即反彈8.5%,後3月甚至上漲逾35%,拉近至5月28日大跌後短短兩天,即反彈逾4%亦可獲得印證。

目前看來,即便短期利率可能見底,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收緊的信號,未來仍需觀察人行談話以確認其態度。

而且,就目前經濟動能依然偏弱的情勢來看,4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爲49.1,低於市場預期的49.3,並已連續五個月在50以下,看來中國官方爲了達到7%的經濟增長率,勢必得延續先前以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腳步,才能降低股市下檔風險,並進一步提振實體經濟與企業信心。

此外,人行、財政部與銀監會聯合發表地方債券置換具體實行細則,預計將於今年8月底進行約1兆人民幣的地方債置換,不僅有效幫助江蘇省地方政府順利啓動地方債務置換計劃,成爲第1批成功發行的中國省級地方債,也進一步降低市場疑慮。人行與政府攜手創造貨幣寬鬆環境,有利於紓解資金緊俏的疑慮,並挹注股市多頭氣勢

中國官方擴大刺激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除了考慮擴大第2波地方債置換規模最高達1倍,人行近期也將針對特定銀行進行了PSL(抵押補充貸款)操作,藉由對特定銀行注資,以增加市場流動性,並刺激經濟發展

現階段中國官方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透過擴大基礎建設投資來緩衝經濟成長率和整體投資下降,以達到穩增長目的,顯見官方政策利多隻會更多不會縮手,有利於陸股政策行情續航

爲了擴大公共建設支出來拉擡經濟穩增長,年初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便曾表示,今年將推動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因此,1月份看到發改委批准高達531億元人民幣的雲南省彌勒蒙自鐵路以及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等兩項計劃,5月中旬再批准「徐淮高鐵」、「濟青高鐵」等兩條高速鐵路和兩條普通鐵路工程項目 還有四川省成都市廣西省南寧市等兩個省會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南京、南昌呼和浩特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畫,短期內密集批准4,000多億元人民幣「鐵公基」投資計劃。

京津冀一體化」、「長江黃金水道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是今年中國政府力推的3大國策眼見「京津冀一體化」與「長江黃金水道經濟帶」可望繼「一帶一路」後,加快公佈實行細則的腳步,對交通、環保、物流、基建與地產等各產業發展有正面助益,並有效活化中國過剩產能,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並對股市有正面挹注效果。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產能過剩的兩難局面,中國官方被迫進行經濟結構性轉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結構性改革啓動新一輪的投資機會,包括環保、醫療、工業、新能源、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經濟概念股,都將持續受惠官方持續公佈的政策利多,是值得留意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