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星6000」水下機器人 下潛深度首破6000公尺

▲「海星6000」準備下水。(圖/翻攝自新華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自主研製的「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日前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突破6000公尺,創下全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並在多個海域獲取環境樣品資料

「海星6000」是在中國科學海洋先導專項(WPOS)支持下,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聯合中科院海洋所單位共同研製,是大陸首臺自主研製成功的6000公尺級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裝備。在歷時三年的研製過程,瀋陽自動化所先後突破超長鎧裝纜的實時狀態監控與安全管理、近海底高精度懸停定位以及深海浮力調節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也爲科考應用的成功奠定基礎

本次科考應用航次於10月1日起航,歷時26天。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專案首席、瀋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李碩指出,此航次是在2017年海試成功的基礎上,針對科學目標設計的科考應用航次,先後完成了9個不同深度的綜合科考潛次

「海星6000」在1000公尺級的科考潛次過程中,對着陸器進行搜索、精準移位協同觀測,通過搭載的拉曼光譜儀對收集的天然氣水合物展開近海底原位探測,同時進行冷泉水樣原位過濾固定及宏生物沉積物與水樣的採集等。

「海星6000」在6000公尺級的科考潛次中,連續工作3個小時,最大下潛深度達6001公尺,創下全國ROV最大潛深的紀錄。在返航途中的2000公尺級潛次過程,「海星6000」一天內連續三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岩石和水樣採集等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機型穩定性可靠性

▼「海星6000」正在採集海底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