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教育惠臺 臺籍師生最有感

天津南開大學臺生畢業照。(中新社資料照片

福建臺籍大學畢業生參加當地招聘會。(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每年資助公派留學進修3萬人,資助對象包括高級研究人員、大學教師博士後、學碩博士生等,除了機票免費,每月還補助生活費臺幣4萬9到5萬5;但臺籍師生非補助對象,想要出國留學進修只能自費,且受限很多。近日「惠臺26條」出爐,其中第24條指出有居住證的臺籍師生可享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讓臺師、臺生大受鼓舞。

本報上週報導「陸培育人才公費助師海外進修」,指出陸校教授可申請出國進修約3至12個月,回國服務2年;文章讀者熱烈迴應,詢問是否適用臺籍師生?事實上,這正是大陸惠臺26條中第24條的內容:「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臺灣教師和學生可持臺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提升臺師科研水準

根據陸媒報導,福建臺師呂英志說,大陸大學聘請臺師大多是年薪制,臺師長時間學校,很難有學術假或訪學機會,因此他一直很希望可以隔一段時間去充充電。26條措施讓臺師與大陸在編教師有同等待遇,有效提升臺籍教師的教學、科研水準。

中國人民大學臺籍教師林承鐸認爲,有些單位遴選人才會很重視海外交流或學習經歷。過去臺籍師生無法申報大陸國家留學基金,只能做校內交流項目,常常遇到要自費、時間短、選擇少等問題。26條措施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擴大招收院校範圍

第24條還提到:「臺灣學生可持臺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上海就讀碩一的臺籍學生陳婉譯表示,這真是臺籍碩士生的「福祉」:「臺生報考港澳臺碩士聯招時,沒辦法申請部分學校的獎學金;而臺生專屬的碩士獎學金,有些評選也有條件,例如校內臺籍研究生人數必須大於1人,但有的學校只有1個臺籍研究生。」新政策意味着獎學金的額度管道會逐步增加,這鼓勵她更要好好讀書

來自新竹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大二臺生王若琪則高興地說,今年已經拿過一次獎學金,以後可以申報更多。她也注意到第23條措施「進一步擴大招收臺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我曾考慮申請西北大學考古系,但當時西北大學還未開放招收臺生。」未來臺生就不會有這樣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