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趨緩重創臺灣出口 學者憂黑天鵝恐變「黑鴕鳥」

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臺灣8月出口年減14.8%,已連續7個月呈現負成長。對此,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7日表示,中國大陸經濟下滑程度超過預期,加深了對臺灣出口的殺傷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隻「黑天鵝」,可能會因經濟成長放緩,進化成「黑鴕鳥」!

財政部7日下午公佈8月出口,出口值爲239.3億美元,雖較7月增加1.6%,但年減14.8%,且連續3個月呈現2位數衰退,減幅也是2009年9月以來新高;2015年前8個月出口總額1,898.9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減少8.8%。

孫明德分析,導致8月出口持續衰退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問題」沒解決,國際油價不斷下探,使得能源及原物料相關產品出口,減少16億美元;另一方面則是電子產品缺少亮點無法吸引買氣,出口值衰退15億美元。

孫明德認爲,8月貿易數據的唯一亮點,是進口資本設備成長22%,連續3個月上揚,由6月的4.8%,大幅成長至8月的21.9%,由此可見,雖然廠商在出口方面遭遇困難,但仍趁機逢低佈局,有利於第4季和2016年初的經濟表現。

孫明德強調,8月的新問題在於中國經濟下滑程度超出預期,甚至牽動各國貨幣戰,以及全球股災,加深了對臺灣出口的殺傷力。他形容,中國這隻「黑天鵝」,可能會因經濟成長放緩,進化成「黑鴕鳥」,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孫明德直言,由於臺灣出口自6月起,已連續3個月呈現兩位數負成長,預估9月也難好轉,第3季臺灣經濟呈現衰退的可能性仍高,且第4季恐「不見曙光,全年經濟成長率保1難度變得更高。」他也說,9月包括蘋果新品發表,能否有效帶動電子產品買氣,以及美國聯準會是否升息,都是後續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