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總量只有美60% 人大教授:不應主動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川普。(圖/路透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古希臘歷史學家思想修昔底德是政治學中現實主義派的創始人,思想認爲個體的政治行爲會引起國際政治關係建構於恐懼中,陷阱理論則是挑戰實力要達到對方經濟實力的80%、以及是一個對現狀不滿意的國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直言,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該主動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彭派新聞報導,宋偉在「中美雙邊貿易形勢專題研討會分析指出,中國目前的情況並不符合修昔底德陷阱的典型情況,解決中美經貿矛盾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堅決捍衛中國合法權益的同時繼續保持溫和、剋制。修昔底德陷阱理論有兩個重要前提,首先挑戰國的實力要達到對方經濟實力的80%,第二是意圖門檻,即挑戰國是一個對現狀不滿意的國家;從現狀來看,中國並不滿足這兩個條件

宋偉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60%左右,其次中國是滿意的國家,不是不滿意國家。所以國家要做的要儘可能地維護外交大局,穩定中美關係,最重要的還是要爭取一段和平發展的時期,延長中國的國際戰略機遇期,「當我們的經濟實力達到美國的120%之後再來談其他問題。」

▼中美貿易戰開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宋偉提到,當前的貿易衝突本質上不僅是一場貿易戰,也是一場經濟戰,而且包含着政治上的含義。他認爲,美國這次關注的核心有兩個方面,中國的國家發展模式在現有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下對美國造成了挑戰;另一個則是知識產權高端製造業科技行業的競爭。後二者涉及到國家發展模式和知識產權保護,這二者都與國家的政治體制密切相關。

宋偉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本質上互利的一面非常強,在經濟結構上是互補的,如果打貿易戰或者打經濟戰,一定是兩敗俱傷,中國真正的挑戰在於長期,在於「百年馬拉松」,在於經濟上對美國所構成的挑戰。這次經濟戰最終的目的是要延緩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崛起的速度,重新拉大中國和美國的實力差距,這是經貿摩擦背後的根本政治考量

中國應該怎麼做?宋偉認爲,盡最大的可能延長國家的國際戰略機遇期,一旦美國開始明確地把中國定位爲戰略對手,這個國際戰略機遇期就基本結束,但在目前的條件下中國仍需標本兼治。

▼古希臘歷史學家、思想家修昔底德 。(圖/達志影像/newscom)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