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學家研製出高性能超導量子處理器

上世紀8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等人提出構想,基於兩個奇特的量子特性——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構建「量子計算」。隨着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量增加,量子計算的運算能力將指數級增長,從而實現遠超傳統電子計算機的性能。

當前,國際學界在多條技術路線上研究量子計算,超導量子計算被認爲是其中最有可能實現實用化的方案之一。近年來,中科大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學者在超導量子計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其中今年以來,打破了之前創造的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的紀錄,並開創性實現了「量子隨機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