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鋁業自救 6公司合資設倉儲

近年大陸鋁業普受產能過剩之苦,部分制鋁企業已展開自救,據指出,包括中國鋁業、國家電投等6家企業,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將籌措電解鋁倉儲業務

中國證券網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近日包括中國鋁業、國家電投、魏橋鋁電、雲南鋁業、酒泉鋼鐵錦江集團等6家企業,商定成立合資公司,將籌設電解鋁倉儲業務,不過具體計劃尚未公開。

6家鋁業公司的倉儲業務,將各自出一部分貨物集中儲存、聯合自救,而不是由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國儲局)儲放。

報導指出,由於生產量增加,需求卻持續萎縮,供需失衡下,鋁製品工業金屬價格重挫,中國金屬生產商深陷泥淖

因應大宗商品「寒冬」,大陸的稀土、鋁、鎳、銅等業者商議減產保價事宜。同時不少市場人士亦希望中國國儲局收儲,以提振價格。

去年來,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現貨鋁價跌幅已逾20%。中國大陸的現貨鋁價,跌至每公噸10,500元人民幣,也大跌逾20%。

去年12月中旬,大陸14家鋁業召開減產收儲商討會,並承諾不再重啓已歇業的產能,且還將進一步增加彈性生產規模;已興建完成的產能,至少在1年內暫不投產。但聲明未提及收儲及今年減產的具體規模。這14家與會企業合計鋁產能,佔全中國的比重達到75%。

報導說,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減少產能是2016年中國的5個主要任務之首,此後減少產能在政策輿論上迅速發酵。

市場預測,大陸產能過剩的行業已進入產能加速出清階段,將提振鋁等基本金屬的價格。

上週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產能嚴重過剩族羣大漲。但投顧分析認爲,產能嚴重過剩的產業在短期大漲後,再往上空間已相對有限。